2011年10月23日
一、大会开幕式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在这硕果累累的金秋十月,在我们济南大学63岁生日之际,我们迎来了各位最尊贵的客人,各位四海宾朋齐聚泉城济南,我们在这里举行“第一届(2011)国际软实力学术研讨会”,将在此共话软实力研究的宏伟蓝图。我是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守凤,受大会组委会的委托,今天研讨会的开幕式由我来主持。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大会组委会,代表本次研讨会的承办单位——济南大学软实力研究中心、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向莅临本次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各位特邀嘉宾、各位会议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地感谢。
本次会议从开始策划准备到今天正式开幕历时9个多月,得到了学术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纷纷向大会投稿,大会组委会组织有关专家从众多来稿中筛选出150多篇论文,作为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交流论文,会后我们还将从中选出部分优秀论文正式出版成英文论文集和中文论文集。
下面请允许我介绍出席今天研讨会并在主席台就座的各位领导: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原副局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主任张国祚教授;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易木教授;济南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范跃进教授;山东省社科联副主席周忠高教授;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部部长、博士生导师洪晓楠教授;日本同志社大学金明哲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ugence Eccli教授;济南大学社科处处长丛晓峰教授;济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王利教授;济南大学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朱孔来教授。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各位嘉宾来自美国、日本、中国大陆以及其他地区,各位专家学者和会议代表共计260多人参加本次会议,在此让我们用最热烈的再次对各位代表、各位嘉宾出席本次会议表示最衷心地感谢。
下面有请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院副院长易木教授为本次研讨会致辞。
易木:各位来宾大家好。我谨代表组委会向大会致辞。秋日的泉城千香云集,如沐春风,今日的济大缤红雅集、和风满园,上善若水,文化是水,水是世界的光辉,刚柔交错天文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和灵魂,以文话人,以文寓人,以文养心,怏怏华夏,为人之道,为学之邦。以天之道曰阴与阳,以地之道曰柔与刚,天地人三才之德,宜阴宜阳之谓道。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基础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思想源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穷通变化,生生不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这般赋予段景尘缘。引领时代,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令我们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尚的道德。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不战而胜最后一章提到:当有一天遥远的古代的中国,他们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的时候,就是我们美国人不战而胜的时候。传统永不死,只是见凋零。西方哲学说过提起西方文明,在每一个欧洲人的心目中都有一种家人的感觉。那么提到中华文明,在每一个有教养的中国人的心目中同样有一种家人的感觉。救国救邦,望之怅然。教之以爱,寓之以理,导之以型。这就是中国传统鲜明的文化力和民族力,教人以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经世安邦之策,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的精神。特别是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和人格养成上有重要作用,先进的文化需要与先进的制度、先进的教育、先进的法治相匹配,这就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必由之路,这也是文化慧民、文化兴民、文化强民的伟大战略,这是荣誉,还是责任,更是担当。
当我们可以去爱任何想爱的人,当这个世界融得下千奇百怪的见解,当我们都可以去崇拜自己的信仰,我们将得到自由。最后让我们以先哲的话共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来宾心潮澎湃吧,我对软实力研究不深,但是我想是不是这就是软实力。让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易木教授代表大会组委会这么饱含激情、这么有深刻哲理的致辞。
下面有请济南大学党委书记范跃进教授致欢迎辞。
范跃进:尊敬的张国祚主任,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相聚济南大学,隆重举行第一届国际软实力学术研讨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济南大学及全校4万名师生员工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莅临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约瑟夫·奈教授首次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这一高瞻远瞩的思想引领着世界,软实力与硬实力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的综合实力,全方位提升我们国家的软实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大明确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软实力建设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推进的重要建设领域。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全会明确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全面梳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软实力研究的状况,共同探讨软实力的发展战略,对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和探讨,大力提升我们国家软实力研究水平,是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济南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综合型大学,发展和繁荣人文社会科学是我们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实际需要。近年来,学校深入探索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术和研究氛围,在学科建设、研究基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其中我们学校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方面已经连续三年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三位。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拓展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力作。济南大学软实力研究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先后申请到教育部、国家统计局等国家部委研究课题11项,取得了一大批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两天前济南市软实力研究基地挂靠我校成立,济南市有关领导莅临挂牌。今天在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又在这里举行国际软实力研讨会,这一系列的工作也将对我们学校开展软实力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一届国际软实力研讨会在我们学校召开,为我们提供了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交流工作、增进感情的机会,希望参加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广泛深入地开展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享经验、共同提高,同时作为研讨会的主办单位,我们也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学者为我们学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提出宝贵意见。我也真诚地希望各位朋友到山东各地多走走、多转转,感受一下齐鲁山水的壮美和山东人民的热情,我随时欢迎各位朋友以后常来济南大学做客。最后预祝第一届国际软实力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山东省社科联副主席周忠高教授致辞。
周忠高:尊敬的张国祚主任,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济南大学的师生代表和媒体的朋友们,我代表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向各位专家学者来山东传经送宝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我们举办这次会议表明了我们组织者对软实力这个问题的高度认识,表明了我们组织者的远见卓识,表明了我们组织者的责任感、使命感。软实力问题刚才范书记已经从它的提高、到它的发展、到它的重要性做了深刻的阐述,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对文化软实力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的加快认识越来越明确,也就是我们的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自觉、自信,越来越自觉、越来越自信。中国对文化软实力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也是由一个逐步认识到重视的过程,表现在十七大提出我们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的软实力。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会上对软实力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软实力作了深刻的阐述,并且提出了很多的具体的要求,对文化工作的研究和部署,就是抓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的举动和重大战略。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文化软实力也和全国一样,现在是越来越重视,主要表现在我们从2006年开始举行山东省第一届国际文化博览会,标志着我们对文化——这样一个软实力当中的成分开始高度重视;到了2008年中共山东省委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我们是在全国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比较早的省份,可以说是最早的省份之一,文化强省建设使我们山东这些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推动力,我们的文化产业2010年的增加值是1230亿人民币,它占GDP的比重是3.12%,我们自己和自己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和浙江、北京、广东相比,我们占的比重还不及他们,他们是5%和8%。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个人对软实力研究不够,但是我的体会,软实力上到国家层面,下到我们的地区、到我们的企业每一个单位、每一人都存在着软实力问题,就像我站在这里,我的躯体是硬实力,我心中流的血液也算硬实力,也算软实力,我的思想、我的智慧、我现在发表的致辞、我的想法,这是我的软实力的体现,是我的思想文化的体现。所以说软实力不仅对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不仅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对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单位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现在要求加强软实力研究,我想一个就是我们要研究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文化是我们软实力里最核心的东西,是内核,因为软实力包括很多方面,包括政治力、外交力、文化力,所以文化是核心的东西,所以刚才说我们的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战略部署,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作出关于文化的决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口号是我们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再一个我们要研究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方面的吸引力,我刚才说有硬件和软件,硬实力、软实力,我们从一个国家来讲我们的政治体制是软实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的经济30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现在步子不够快。第三个研究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外交政策,软实力体现在外交的道义上,外交是否正当,我们的外交怎样在国际上被人民接受、能全面开花,能对中国的利益有好处,所以我们要对我们的外交政策进行研究。第四点,就是要研究我们怎样提高我们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候的亲和力。第五就是包括我们的发展制度、发展模式,我们现在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理论、道路,胡锦涛在讲话中又提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模式,不一定非要推销到国外去,关键就是我们这样一个模式怎样在国际上能够受到承认,能够不被人家排挤,这需要我们有策略,需要我们去研究。第六点就是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国际机制,我们要进行研究,要在这些方面提高我们国家在这些方面的导向力、控制力,我们在制定包括像WTO那些原则方面要有话语权。第七,就是要怎样在国际上树立受各国欢迎的形象。我想从国家层面我们对软实力的研究要有这些,到了地区、企业、个人也是和这些有关系的。时间有限,就不再多说了。
再一点就是希望各位专家,特别是国外、省外的专家到山东来一趟,也希望你们不要空着手走,能够看看山东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回去宣传宣传我们山东,也提高提高我们山东在全国和国际上的形象,提高好客山东,山东人民的亲和力。也盼望各位专家学者经常来山东传经送宝,把你们的好智慧、好思想、好经验、好的研究成果,再给我们传授一些,我们山东的发展,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支持。最后,向这次会议的组织者表示诚挚的谢意,祝这次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心主任张国祚教授致辞。
张国祚:各位朋友、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好,很高兴有机会能够来参加这样一次国际研讨会。这里我想谈两点感想。第一点,我感到济南大学的领导很有远见。这里面有两点:第一,刚才范书记和周主席都谈到,软实力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简单来说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文明的硬实力,一条腿是精神文明的文化软实力。如果说硬实力这条腿不行,那么这个国家可能一打就垮。如果说软实力不行,这个国家可能不打自垮。何以见得?苏联解体就是一个最时刻的例子。苏联解体的时候,它的硬实力还是比较强大的,它的军队可以和美国叫板,但是所有这些都不能挽救它的解体,那就是因为它的软实力大厦已经瘫了,它的意识形态防线已经崩溃,那就意味着失去人心。我们古人讲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必失天下。所以尽管苏联有那么多军队,但是没有几个人去替苏联说话,没有几个人维护苏联共产党,维护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这恐怕是一个很典型、很深刻的例子。文化软实力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很强大的,比如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说美国真是了不得,很快就拿下伊拉克,活捉了萨达姆,说美国靠什么呢?有人说它的硬实力太厉害了,武器太先进了。这些对不对?对,但是也不全对。美国决定发动伊拉克战争首先它必须思考,世界各主要大国在伊拉克有什么利益,美国攻打伊拉克,世界各主要大国会做出什么反应,伊拉克周边国家会作出什么反应,伊拉克政府、宗教、教派、机构等等他们会作出什么反应,然后再决定打还是不打,什么时候打,这些都不是军事武器,而是政治谋略思想,这就是软实力需要研究的内容。美国现在不得不从伊拉克撤军,为什么?美国的政治家没有一个讲美国在伊拉克取得了胜利,因为它虽然实现了军事战略,但是它失去了很多伊拉克人和其他国家人的心。美国在伊拉克犯了以前在越南同样的错误,就是在发动战争之前,对伊拉克的文化历史、宗教还没有做到完全的了解。我们党应该说长期以来一直很重视软实力,虽然软实力概念是美国学者提出来的,但是软实力的名词听起来很新鲜,其实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一点也不新奇,软实力其实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什么是硬实力,所说的硬实力就是一切可以进行数量计算的,表现为物质实力的力量,那就是硬实力,如有多少辆坦克、多少艘军舰、多少架飞机,这些都是硬实力。而软实力一般来说是难以量化的,可以转化为精神实力的力量叫做软实力。我刚才所讲的那些恰恰都是为了给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以坚强的思想动力、精神动力,有力的理论引导,还有有力的良好文化条件,都是为了创造这些。这些实际上都属于软实力建设。所以这样看来,文化软实力建设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刚才范书记讲到了刚刚结束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只有我们的文化软实力非常强大的时候,我们才能说我们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济南大学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期举办了第一届国际软实力学术研讨会,恰逢其时,无论从主题来看,还是从时机来看,都应当说济南大学的校领导还是很有远见的。这是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我感到济南大学的领导很有魄力。济南大学并不是什么“985、211”,但是他们有魄力举办这样的研讨会,这是需要雄心的,也是需要实力的。当然我看到今天所来的境外专家并不多,我希望第二届的时候应该来更多的境外专家。我说来境外的专家并不意味着境外专家的观点就一定要为我们所接受。前不久,美国前总统卡特应邀到湖南大学发表演讲,卡特已经83岁了,精神还是蛮好,头脑很清楚,反应很机敏,当回答其他问题的时候,那都是谈笑自如。可是当我们提到关于软实力问题的时候,我们先要讲卡特先生是中国的老朋友,对中美建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卡特先生选择湖南大学作为他的演讲之地,说明他也是很有见地的。所以他说了三个方面,一个是文化的吸引力,一个是制度的吸引力,还有一个是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我们之所以讲软实力,就是使诱导的办法,使别的国家跟着美国走。由于美国在世界上是最有影响的国家,所以他提出软实力概念以后,很快就传播到世界各国。我们中国的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对这个问题也有所思考,当时中国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既然这个软实力是约瑟夫·奈提出的,而且他是有深厚的官方背景的人,他提出这个概念,我们不能盲从,那这样我们岂不是要受制于人,要丧失自己的话语权啊。所以对这个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另一些学者就说这是个学术概念嘛,学术是没有国界的嘛。关键不在于我们用不用软实力这个概念,而在于我们能否给软实力概念赋予中国的内涵,使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所以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样的概念,在约瑟夫·奈软实力前面加上“文化”二字,这意味着至少两种意思:其一,我们认为文化在整个软实力当中居于非常特殊的地位,而不应当把它和其他方面并列开,可以说没有文化高度的软实力那是短视的,没有文化深度的软实力那是肤浅的,没有文化开放的软实力那是僵化的。文化在软实力当中应当说是灵魂,是经纬。其二,美国人把软实力曾经作为外交的战略、国际权谋来使用,而我们则要把它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很大的交集。我们在这个层面上使用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说明我们和美国是有很根本的区别。我们和美国在软实力这个概念使用宗旨、目的方面也是有根本性区别的。我们欢迎更多的外国学者和我们一起探讨软实力,但是我们应当清楚我们研究这些的目的在于哪里,就在于我们通过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来增强我们综合国力,通过文化软实力研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目的,这点我们必须非常清楚。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
主持人:下面有请美国客人——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Eugence Eccli致辞。
Eugence Eccli: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在这次重要的研讨会上做几分钟的发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软实力,这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既实际、也很重要的。我认为约瑟夫·奈的观点非常有趣,但过于狭隘地关注美国。书中假设在世界上美国的军事力量继续强大,软实力对美国来说仅仅是附加的外在条件,在文中也只是隐约地提到了一些中国的实力,而且认为这只是美国当局在2015年以后才会认为中国形成威胁,所以美国如果光在军事上继续强大,不把软实力作为发展的重要条件,美国还是非常危险的,我相信不是2015年考虑中国威胁的问题。但是在当今世界金融陷入两难境地的情况下,中国已经被公认为是一个经济大国和强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救世主意义的国家。最近由中国国务院发布的白皮书回顾了中国与非洲及其他国家令人骄傲的外交历史,作为中国成功的证据,就在上周的CCTV报道中提到了尽管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出口仍然比去年同比增长了25%,几乎所有的增长都来源于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美国要求干预中国的外汇、人民币升值,他们是有一定想法的。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也包含了改进后的低碳发展的方案,专注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国家和和谐社会,所以中国的文化竞争力也就是软实力将会影响甚至决定世界的未来。更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就是中国的一些杰出的、在经济当中有影响力的专家或者个人,像胡鞍钢等,所以他也非常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再加上中国产业和其他核心政策的制定机构,像中国国务院、中国发展改革委员会等这些有效的政策制定体系,有远见卓识的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集体,这些无疑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软实力强大的体现。
最后,还有一些人怀疑我们的后代,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面临非常大的生存挑战,这就包括气候的变化和我们资源的逐渐减少以及环境的破坏,已经濒临崩溃的西方意识形态似乎不足以应对这个挑战。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像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中国年轻人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和文化力量,我们有信心在未来几年中如果中国能够继承并发扬它丰富深厚的社会文化传统,包括我们济南有1500多年的佛教文化以及在中国其他地区两千多年的儒家和道家文化,并充分运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中国将逐渐有能力引领这个极具挑战性的世界。我衷心地祝愿中国继续辉煌。祝大会圆满成功。
主持人:最后有请日本同志社大学的金明哲教授做大会的开幕式致辞。
金明哲:这次有机会参加第一届国际软实力学术研讨会,得到向大家学习的机会,深感荣幸。首先向大会的主席、各位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刚刚闭幕,审议通过中国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第一届国际软实力学术研讨会意义深远,在此对于组织研讨会的大会委员们的远见表示敬佩。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的关键词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的根本,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核心因素,上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启动了软实力研究与应用的潮流。众所周知,软实力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而是每个企事业单位、每个人的一种实力,一个组织或企业,取决于软实力,软实力主要包含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感染力与吸引力。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的硬件设施有惊天动地的变化,在国外生活的我们,每隔一两年回来的时候都会感到非常惊讶,高楼大厦、高速公路、高铁、通信网等等,从北京到济南只需要一个半小时,我来之前是没有想象到的。但是比起这种硬实力,我们国家的软实力的重视起步要迟缓一些。但是这次会议有150多篇的论文发表,我感到非常惊讶,我深信我们的软实力如同硬实力一样,很快赶上和超过先进国家。文化是要进化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盆栽、豆腐、珠算等这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但是在外国人的眼里来看,盆栽、豆腐并不是中国的,而是日本,在欧美的语言当中已经把这个列为它的专用名词。为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呢?我想一个是日本把中国的文化引进以后,进行改革创新增加的内涵,而我们就是对这种软实力的管理以及对外传播的不够而造成这样一个结果。在欧洲,我是刚刚从伦敦回来,在欧洲的几个国家当中,我们经常看到日本的餐馆,日本餐馆很受欢迎,也可能是日本人长寿造成这样的循环,但是好多挂着寿司牌子的店里,很多的老板都是中国人。在中国人眼里这个寿司做起来非常简单,饭好了往上一放,生鱼片一放就是寿司,比做中国任何一道菜都简单。我到几个店尝了一下,给我的印象只是片面的模仿,没有内涵。只是模仿,不进行改革创新的话,无法提升竞争实力。
硬实力的提升要软实力跟上,软实力要硬实力的支撑,硬实力和软实力互相影响,螺旋式上升,才能提高它的综合实力。英国是一个古代的城市,旅客们络绎不绝,当然参观的是白金汉宫、大本钟、海德公园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博物馆、美术馆。大家可能体说过,英国的皇家博物馆和美术馆很多都是不收费的,英国财政这么紧缺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收费,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听到英国在博物馆和美术馆上要收费的计划,我想这也是软实力的反应,也是很多游客们到伦敦的主要原因。软实力是需要战略,当然这次十七届六中全会里的决定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韩国文化立国的战略在短时间内列为世界文化产业的前列,比如韩国的汽车、家电等工业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大量的韩剧在中国也播放,韩流文化现象,不仅在中国,也是风靡整个亚洲,在其他国家也可以看到韩剧大长今和韩菜的味道。众所周知韩国和日本的关系始终不是那么融洽,但韩流登陆日本之后,日本男女老少引发了追韩国影星的热潮,日本人在追星的过程中,对韩国人的印象和感情也有了很大变化,这就是软实力的力量。软实力的建设要比硬实力的建设需要时间,难度大,如何管理、如何传播、如何创新、如何培养开发软实力的人才、如何定量软实力等都是需要认真研究。前天我去北京大学售票处要买来济南的火车票,正好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交叉口上有一个孩子举着一个牌子,上面与着“我要出售梦想”。我看了他写的一些东西,但是我没怎么看懂,然后我问这个学生,你现在是干什么的,他说我现在出售idea,并且通过他的解释我才知道,他不光想出售idea,而是想当一名软实力的设计师,或者软实力的工程师。世界上有没有这样的专业我不太清楚,为了科学探索解决问题意识决策的教育,这些就是培养软实力教育的一环。我看了大会的发言材料,不少论文当中引用软实力的数据,这就是对于软实力科学研究的起步,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强国,我们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谐的社会主义文明社会,这就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审视软实力的构建。我相信这次国际研讨会一定对于我国软实力带来不可估量的动力。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祝大家会议期间身体健康,收获累累。谢谢。
大会开幕式就到此结束,请到广场合影留念。
二、大会主题报告
主持人: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张国祚先生给大家做报告。
张国祚:大家好。刚才在开幕式上我可能占用时间比较多了,这次我少讲,我就接着开幕式讲。讲到我们同美国对软实力概念方面的一些区别,我想先还是举个例子。约瑟夫·奈曾经来过中国,有一次接受访谈的时候,人就问他,说你怎样比较中国的软实力和美国的软实力,他说假如中国能打60分,那么美国可以打90分。这个说法科学不科学?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是站不住脚的,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软实力和硬实力是不一样的,硬实力是可以量化的,多少架飞机、多少辆坦克、多少吨钢。但是软实力是不可以软化的,一个可以量化,一个不可以量化,怎样在一起比较呢?这当中就需要探讨,这是一点。第二,中美两国国情不一样,约瑟夫·奈和其他美国学者,也包括美国一些政界的人士,在谈到美国软实力的时候,都特别强调说美国有很多非政府组织,而中国很少,中国的非政治组织是少,而且其作用也非常有限,这两个国情有很大不同。比方说5·12汶川大地震,在中央的领导之下,我们战胜了这个罕见的大地震,而且形成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一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应当说也极大地树立了中国人的形象,也树立了中国政府的形象,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政府是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是爱人民的政府,中国人民是团结的,是有坚韧精神,是可以战胜任何困难的。请问这种抗震救灾精神的形成靠什么?显然不是靠非政府组织,而是靠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一点我们和美国不一样。再比方说,在北京奥运举办之前,西方敌对势力、国际媒体,包括一些恐怖分子拼命抵制,但是我们奥运会成功地举办了,于是这些反对的声音都被落下去了。不仅因为我们在奥运会上夺取奖牌总数第一,而是开幕式上把传统与科技、人文与历史高度地凝聚起来,把西方震撼了,这也不是非政府组织,这恰恰是我们政府的组织力量所体现的。还有载人航天飞行,我们实现了太空行走,实现了卫星绕月环行,有人说这没有可骄傲的,40年前美国和苏联已经做到了,你现在做到有什么可骄傲的。不能这样讲,实际上作为载人航天飞行,每一次实施都是从零开始,每一步都要很严密的科学设计,而且我们的载人航天飞行技术含量要比当年的美国和苏联起点要高,你看我们神舟五号它的着陆点同理论计算相比误差只有14公里,不是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面对浩瀚的宇宙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还有前苏联有所飞船着陆之后,打开舱门一看,里面飞行员窒息而死,我们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航天飞行都那么圆满成功,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令美国、俄罗斯的同行也感到赞佩。靠什么?靠科技、靠组织,也靠我们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显然也不是靠非政府组织,而是靠我们政府的力量。两个国情不一样的国家,怎么好把它的软实力在一起加以用数字相比较呢?
我们和美国的价值观不同,这一点可能更为突出,美国把自己的价值观,自由民主人权作为观点,自由民主人权抛开特定的政府来说、特定人来说,应当说是个好东西。西方文艺复兴之后,资本主义要革命,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主义,就举起了自由民主大旗,应当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自由民主人权这面旗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推动历史前进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今天我们说自由民主人权也是个好东西,我们也需要,关键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批评所谓的普世价值呢,因为国内的一些人所选择的普世价值,其实就是指美国的价值观,西方价值观,我们有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刚才金教授在上午的致辞当中,他都讲到了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金教授也算外籍学者,他都这么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六中全会怎么界定的,说它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这两句定位很重要。也就是说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中国是很难复兴的,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谓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很难称其为先进,更不能称其为社会主义。应当说这个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有些臃肿,有些繁杂,内容也有些交叉,但是我们还要实事求是地看到,无论哪一条对于中国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太重要,这是我们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几代人艰辛探索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果将来我们可以把这个体系进一步凝练、进一步升华,那当然更好,但是它的思想内涵、它的精神实质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比方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不是空洞的口号。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西方列强打的一败涂地,签订了多少丧权辱国的屈辱条约。我到北欧参观了一个博物馆,那是芬兰的,这个博物馆墙上有一幅大油画,画的是芬兰国王接见各国使臣,一个个是衣冠楚楚,相貌堂堂,等芬兰国王接见,排在各国使臣后面的是一个又瘦又矮又小穿着清朝官服的人,解说员说这是中国人。我们这些参观的中国人一看,感觉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但是这就是事实啊。我们知道法国伟大文学家雨果在他的著作中曾经控诉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他先是赞美圆明园说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不可再造的瑰宝,而就是这个瑰宝被强盗把它烧光、抢光。中国已经被人欺负到什么地步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忧国忧民之士在思考一个问题,20世纪中国会不会亡国灭族,20世纪过去了,中国不但没有亡国灭族,而且中华民族曙光已经高高升起在地平线上,我们不可否认今日的中国还有很多黑暗的地方,还有很多丑陋的地方,我们也不可否认今日中国前进的路上可能还有风险,但是我们看问题,看历史要用长远的发展眼光,要看总体的态势,我们会更加有信心。中国现在从经济总量上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我记得四五年前那时候国内外的学界和一些语言家还在讲说,中国可能到2030年左右才能够赶上日本,我们现在就已经超过了,这个发展速度确实是举世感到很震惊。我们的外汇储备早已经世界第一把交椅,我们整个硬实力方面非常强大,这些东西靠什么呢?应当说这个原因很复杂,但是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个科学真理,这个就是马克思主义,正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不断同中国社会主义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真理性,对我们非常宝贵,那不是一句空话,是由中华民族近代的历史所印证,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条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细想一下当今中国,人文哲学各个方面,有哪个方面没有受过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历史证明这个主义是个好东西,我们必须坚持以它为指导,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第一就是这个,还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研究,不管叫做中国发展模式也好等等,总的来说大家都承认,这个对中国来说太成功了,当然不排除有嫉妒的,但是不管哪种心态,它的前提都是中国发展的太快了,令他们太羡慕了。我随中国资深专家考察团到了朝鲜、俄罗斯、印度这三个国家的时候,考察结果有很多生动的内容,但是我可以给你们讲结论,到了朝鲜你就会知道不改革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好。到了俄罗斯你就会知道乱改革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好。到的印度你就会知道不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好。尽管它需要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发展,但是大方向正确,我们应当倍加珍惜,所以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还有树立“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这个刚才就连我们那位美国学者都讲到了八荣八耻的问题,我们的张院长还翻译的挺精彩。这说明总体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来说的的确确是好的。既然有这个,我们为什么要把你那个所谓的普世价值搬来。包括我们说自由民主人权问题,也包括北欧所搞的民主社会主义问题,但是我们一定要清醒这样一点,可能是民主社会主义对北欧国家在一定时期发挥很积极的作用,是个很好的东西,但是它未必适应我们中国,何况我们中国已经有了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干嘛要舍近求远呢。所以我们和美国在价值观念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这样来看,我们就不能够把约瑟夫·奈关于中美两国软实力的比较看作是一个科学的结论,我们认为这个结论很不科学。是不是我们的软实力就不可以评价了呢?可以评价,就像我在开幕式上所讲的,任何国家都需要两掉腿走路,软实力搞的好不好,要和自己的硬实力比,看看你两个腿是不是匀称,我们国家硬实力发展很快,但是我们的软实力确实很存在很多短腿的现象。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到国外去,要到国际机场,国际机场那是各国精英的集散地,但是我们到了国际机场,英文报纸、法文报纸、德文报纸随地都可以找到,但是中文报纸找不到,偶尔找到一看新加坡的,再看香港的,就是没有中国大陆的。现在中国人有钱了,到世界各地旅游,到一些旅游景点,那个解说词有英文、法文、德文,还有韩文,就是没有中文。国外一些大学,当然有些很著名的大学,像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中文资料很多,但是绝大多数国外的大学找到中文的图书资料是不容易的,大学是什么地方,大学是培养未来世界各国精英的地方,而他们在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很难接触到我们的中文资料。还有我们的文化产业,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平均达到了10%,美国占到20%,我们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我们的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音像制品、动漫、影视占了很小很小,微不足道的,和我们的总体是很不相适应的,这说明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相对于我们的硬实力来说是个短腿,所以必须下大力气好好发展,做大做强中国软实力。我想我们今天这个会目的之一就是集思广益,把中国的软实力做大做强。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说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才张先生做了一个非常深刻也具有引领性的学术报告,因为时间关系,我也感到很可惜。张先生讲的一句话我印象也非常深,作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硬实力的话一打就垮,如果没有软实力不打自垮。
下面的专家是洪晓楠先生,洪晓楠先生现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部长、哲学系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学业委员会委员,洪先生的报告题目是“国家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和提升战略”,大家欢迎。
洪晓楠:感谢济南大学,首先祝贺我们第一届国际软实力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刚才张主任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报告。这次我不但自己来的,也带了6位博士,也算是对这次会议特别的支持。本来我讲的题目是“关于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若干问题”,朱教授给我改成“国家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和提升战略”。分两个部分,因为我2009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我们就把这个团队做的一些什么事情,向大家汇报一下。
在此之前国家社科基金也有相关的,但是纯粹从哲学角度,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研究软实力,研究国家文化软实力,可以从不同的学科来进行研究,我们这个课题主要是从哲学的视角进行研究,我们主要形成了一个课题组,还有我带的一些博士,在承担这个课题之前,我承担了一个教育部的课题,叫“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提高社会主义软实力的研究”。在一些杂志上发表了一些论文,参加了一些研讨会。第一篇是《文化软实力、语义分析与要素分析》,这个在辽宁的文化学刊的杂志上开了一个专栏,我们也欢迎对文化软实力研究感兴趣的学者给这个杂志撰稿。第二个是《文化软实力的要素分析》,中国文化哲学研究会一个小会,这是在西安交通大学,因为这个论坛我们一般20个人,规模不大,四个教授,十位媒体。第三,这也是我们在国家社科基金做的基础工作,《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证要》,第四篇文章是在辅仁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会发表的。还有是《中美文化软实力比较研究》,再有一篇文章是《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后一篇就是《论社会主义发展与国家软实力》,同时分析了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的辨证关系。我现在在指导一个博士生就在做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研究。下面就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综合体系的研究,我们提出一些参数,一些指标。另外,去年在我们大连理工大学,我们召开了一次小范围的、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下面的论文是我们10月份的科学报整个一个版,什么样的文化富有文化软实力。此外,我们专门以孔子学院作为案例,大家都知道孔子学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怎样把中国的文化推荐,以孔子学院作为个案,研究孔子学院发展历程以及孔子学院的价值,但是我们也发现孔子学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非常强的象征意义,但是在西方,孔子是儒教的创始人,在中国没有问题,但你要知道,在国外儒教给人一种印象,好像中国人要把儒教推向世界。第二,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因为这个孔子学院是汉班,每到一个地方,党和国家领导人要揭牌,我们提的建议,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国办的色彩不要太浓,后台可以是汉班,前台应该是一个民间组织。我们应该看到国外其他一些国家,比如法语联盟等等,一些成功的经验应该值得我们汲取。我们现在行政的色彩、政治的色彩太浓,换句话说,我们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我们国家里所做的一切完全的照搬到国际上。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语言,但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像金教授也谈到了一些饮食,中国在外国的饮食,包括中国的功夫怎么做强。下面一篇论文也是我们今年发表的,我们提升国家软实力过程中一定要有智慧。我们希望国际化的色彩更浓一点,这是我们几位博士生提交的英文论文,也是给他们的锻炼。
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我们有两个博士都在做一个与国家软实力相关的,另外培养了两位硕士,应该说现在在学术界也非常活跃,承担这个课题以后,至少有两个出版社给我打电话,天津人民出版社,还有一家出版社,他们非常感兴趣,当然我也跟他们说了,因为我自己在人民出版社已经出版了一套,我们计划放到人民出版社的科学与人文研究版去,另外我们召开小型研讨会。
第一部分内容,作为意识形态的软实力,约瑟夫·奈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这样软实力的理论,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这样一个国际大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原苏联解体,东欧的剧变,这样一个时代,美国怎样提升它的实力。第二个就是从软实力到国家文化软势力,从约瑟夫·奈谈到软实力的概念到理论,到我们现在所讲的国家文化软实力,这应该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第三,介绍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最后就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五元战略。第一,作为意识形态的软实力理论,我2002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这几年我们跟美国的高校打交道比较多,一去之后,发现很多的是美国人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伊拉克战争,使得美国人的软实力一夜之间下降,也要看到约瑟夫·奈多次提到软实力的产生,所以也提醒美国的政客要注意中国,同时也加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威胁论,在约瑟夫·奈这里就是中国文化威胁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威胁论,所以这里一定要看到,软实力理论美国人是怎样理解的,我们中国人怎么看待,如何站在马克思主义这样的立场来分析评价。第二个是从软实力到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曾经担任过国家文化部的部长所写的文化力一书当中,阐述了文化力、软实力到文化软实力的过程,对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第一,因为约瑟夫·奈讲软实力的时候第一就讲到文化,讲到价值观,由此中国人在理解软实力的时候,也包含文化主题。第二,对中国人来讲,我们有文化力,但是以前我们没有讲过文化软实力,现在中国人文化力和软实力结合起来,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个概念,所以我们对文化软实力概念一个是狭义的理解,一个是广义的理解。广义理解的文化软实力当然是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相辅相成。所以我们现在讲的文化软实力,刚才张主任反复强调,中美国情不同,中国人讲的软实力的概念是有中国特色,我们所讲的软实力是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中国文化的软实力理论,按照约瑟夫·奈的观点,这个软实力是国家层面的,只有对外,没有对立,美国的文化软实力是对外的,但是我们也考虑到它在后来分析美国对外发生伊拉克战争上,软实力下降上也有这个因素,我们更主要的是对内,当然在文化交流当中要对外,所以内外结合上下互动,所以我们所讲的文化软实力是综合了对内对外两个纬度,而不是对外纬度上探讨软实力,所以这个意义上来讲,有关这个问题,在去年我们召开的会上,很多学者也提出了很多的疑问,大家就说这个软实力只有对外的,没有对内的。我们讲既有内也有外,但是我们重点在内,我们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所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去年我到台湾去访问,我买了一本书叫《赢在软实力》,这主要讲企业的软实力,软实力是指别人或者别国愿意来学习效仿所呈现的一种表现,一种力量,一种组织,有独立的人群机构,一本制度无性别歧视。在我国的层面可以是个人,有硬实力,有软实力。一个企业、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从软实力到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在中国的国家政治层面所产生的影响。所以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主要是对内人民文化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外是巩固国家文化的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三,国家文化软实力构成要素,我们把国家文化软实力分为五个方面,一个激励国家形成强大向心力的国家文化的凝聚力,中国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讨论比较多,尤其是在广东。第二,就是获得外界仿效的国家的吸引力。第三就是推动发展、追求领先的国家文化的创新力。第四,将文化要素组织成有效整体的国家文化整合力。第五就是向外界正确表达意图的国家文化的辐射力。在一定意义上来讲,以上五种力中,文化凝聚力与文化吸引力互为内外,文化整合力与文化辐射力互为内表,文化创新力是吸引力。我们认为国家文化的凝聚力是内在要素,这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国家的文化吸引力是基础要素,国家文化的创新力是倍增要素。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提高国家软实力必须做到五个力并举,提高国家文化吸引力战略,提高国家文化创新力战略,提高国家文化整合力战略,提高国家文化辐射力战略提高国家文化凝聚力战略。提高国家文化凝聚力战略,核心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这一点非常重要。特别是为人类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在1920年,就是鸦片战争之前,当时中国的硬实力还是很强的,我们的人口占世界的比重和我们的经济占世界的比重是一样的。同样到了21世纪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少在人口来讲,我们在世界占多大比重,我们的经济占多大的比重是一致的。既然讲复兴,就说明我们以前是强盛国。费老在晚年提出文化自觉非常重要,文化自立、文化自尊和文化自信。第二就是提高国家文化吸引力战略,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对内建设和谐社会。第三提高国家文化创新力战略,这次六中全会特别提到了推升文化产业成为国民发展的支柱产业。提高国家文化整合力战略,核心要求是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提高国家文化辐射力战略,这里就提到一个文化主权。首先你讲这个文化,我们在历史上有传承,以此为基地,我们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中国文化。
主持人:谢谢洪晓楠先生。第三个学术报告是由四川大学政治学院黄金辉教授做的“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战略目标与实现路径”。
黄金辉:尊敬的主办单位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尊敬的各位专家和参加会议的济南大学和山东省高校的各位老师,非常荣幸有机会来这里就中国软实力建设的理论和战略问题跟大家交流,在我正式汇报问题之前,我要表示自己对这个大会组委会给我一个主题发言的机会表示衷心地感谢。我汇报的题目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我分析的一个研究框架和方式是以资源禀赋和行为能力作为分析框架,刚才我们洪教授对自己的成果进行了很多的介绍,我就概括一下,我是对软实力这块的关注和研究还是比较晚,2007年以后才开始,然后到现在还是延续了几年的时间,我和我指导的一些博士对软实力也做了一个系列的研究,2009年,我们发表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上。去年我们也有一系列的关于软实力研究的成果,一个是《教学与研究》,是关于回顾与反思中国软实力建设路径的情况。另外在上海科学社会杂志社发的《中国软实力研究数据》,今年又发了另外一篇文章,就是《关于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当然还有一些关于中国软实力建设和关于中国模式优化探讨,也做了有关软实力的一组文章,参加我们国内学术界关于软实力研究的一个讨论。我及我的团队对软实力的研究会逐步告一段落,然后转入研究更加具体的问题。
今天我就跟大家汇报我们提交大会的一个论文,我汇报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中国语境下国家软实力的界定和分析框架;第二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战略意义和目标定位;第三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总体思路;第四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战略举措。
首先讲第一个方面,中国语境下国家软实力概念的界定与分析框架,刚才张国祚教授对文化软实力进行了一些系统的介绍分析,其他国家也对中国软实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我觉得大家的研究都是很有见地的。中国现在谈的软实力概念,包括国家软实力概念已经远远超过了约瑟夫·奈最早提出的关于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更多的是作为国家竞争力的软实力概念,主要是在国家竞争领域作为综合国力重要表现的软实力,我们现在这种软实力当然也包括约瑟夫·奈教授所谈的这个含义,但是有延伸,我们把约瑟夫·奈作为国际竞争力的软实力概念拓展到向区域软实力、企业软实力,甚至包括个人综合素质的软实力等等,所以软实力的概念是有更加广义的软实力概念,当然这对软实力研究是有拓展的,也体现了中国人研究软实力的中国特色。我根据一个国外学者对中国软实力的研究进行一个概念界定的分类,一个奥地利教授,他把中国学者研究软实力分成了两个流派,一个方面认为软实力研究是文化。我觉得我们张主任是这种类型。第二个主流倾向是否定文化的绝对重要性,或者是核心地位,让更多的人聚焦政治经济的实力。当然我个人觉得,我对软实力的理解可以借用孙子兵法的语言,不战而胜人之兵。第二个方面,基于资源禀赋和行为能力分析的国家软实力构成要素,第一,资源禀赋为基础的软实力资源。第二是行为能力的国家软实力,这种国家软实力就是一个国家以非强制的方式,运用和创造各种资源,以提高其综合实力的具体的行为方式和能力。这两种软实力的关系,一个是资源禀赋,第二是运用这种资源禀赋,使这种资源禀赋由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实的能力。我们所谓的软实力就是这两种软实力的有机组合。假设国家软实力用S来表示,资源禀赋的软实力就是资源,运用资源的能力用C来表示,国家软实力S就等于R和C的函数。当然这是初步的,也是一种非常简单化的模型。但是我跟刚才张主任认为软实力不能量化的观点不一致,当然软实力跟硬实力是有差异的,但是我个人认为是可以用一定的指标量化的,软实力可以由转化指标来实现,当然很多专家在做,我也在探讨这个问题。现在具体研究,没有发言权。第二,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战略意义和目标定位,中国软实力战略意义,我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因为软实力当然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层面,对于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从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整合力。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90周年讲话里,加了一个元素就是制度元素,制度是最关键的,没有制度的完善,其他很多方面就不可能得到整合,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是我们软实力的最核心的东西,只有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才能推动中国的社会能够更持久地发展。这个里面非常重要的是我们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当然也包括文化管理体制。在这种制度体系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我们的民主制度的完善,我们法治的完善,我们的人权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我们的利益分配能够更加均衡,社会差距能够有所下降,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中国社会的整合力,才能提高中国社会民众的凝聚力,这是很重要的方面。第二方面,有利于增进中国和其他国际行为体的共识和信任,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一个重要的精神文化支撑。因为中国要跟其他国家交往,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软实力方面是否能够有效地运用,如果完全依靠军事经济发展这种硬实力,很容易让被交往的国家产生一种压迫感,这种压迫感很容易转化为心灵的抵触,从而不利于这个国家跟其他国家更好地交流。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通过软实力资源的开放跟其他国家更有效地交流、沟通,寻求最大限度的共识。现在的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寻找特殊性很重要,但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就是求同存异,找共同点,找共识点,共同点越大,你得到的认同度就越多,你就越能够被别人和其他国际行为主体所接受,就可以降低你跟其他国际主体打交道的成本和风险,所以我认为求同寻找共识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不是以失去个性为前提。这是一个战略问题。第二,我们怎么科学合理地定位我们软实力的战略目标,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图,讲的是对软实力的区分,分成四个方面:一个是降低风险;第二是增强单位的凝聚力;第三是支持国际国内的动员;最后是观念和偏好的操纵。这四个指标又分成两类:一个是被动的吸引;一个是主动的吸引。当然这是不同层次的。
我们的软实力战略目标的定位,我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提高软实力资源的开发能力,优化我们的软实力资源的禀赋结构。刚才我是站在资源禀赋和行为能力框架下分析我们的软实力,软实力资源的开发仍然是软实力建设目标的最核心的内容,这种软实力资源的开发仍然是围绕我们刚才讲的,一个是资源禀赋的开发,开发我们的软实力资源禀赋,包括我们历史性软实力资源、现实性软实力资源和未来性软实力开发。我们历史性软实力开发就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当然这个传统文化怎么开发,这个是值得思量的。关于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声音越来越扩大,有些人甚至提出要复兴中国传统的儒学,这种主张是不是有合理性。这实际上民族主义的体现,随着国家的发展,民族主义的情绪肯定会增长,但是复兴到什么程度,能否复兴,我们还是得放在当下的社会条件下考量,我觉得儒学的文化、中国传统的优秀的文化、特别是传统的政治文化没有现代性的转化的,不能适合现代社会的历史条件,那简单的复兴是不现实的,也不可能的。第二个就是现实性,资源禀赋的开发,这点是最关键的,这点就是我们非常关键的文化价值观的转型,我们的道德,我们的政治价值观的转型,然后推进我们的体制和制度改革创新,中国的改革已经走入深水区,我们的改革面临强大的阻力,特别是来自已经形成的并且日益固化的利益集团的一定的阻力,所以我们的软实力建设比较聚焦的是我们的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这个难度也是非常大。怎么打破利益集团对我们社会结构的固化的强化作用,未来软实力开发的非常关键的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来大幅度地提高我们的人力资源的数据,然后提高我们的制度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是持续地提高中国软实力资源的运用能力和水平,这方面怎么来提高中国软实力资源的运用能力和水平,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了。我也跟大会提交了论文。第三个,促进国内的善制,强化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所谓善制就是良好的体制制度,良好的机制,而且这种制度可以转化为对社会有效的管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俗,良好的社会环境,稳定的社会次序等等。在国内善制方面,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中国现在面临的利益分配的问题,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解决的好,当然我们的凝聚力、我们的向心力、我们的党的执政地位和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巩固,否则的话就会面临很大的挑战;第四是突破我们硬实力持续增长的途径,实现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均衡发展,软实力是内在的精神文化力,制度创新力,硬实力就是以形制于外的物质型力量,这两种实力本身是有机统一的。我认为本身就是个整体,我们可以相对区分为软实力和硬实力。由于软实力建设不足和软实力推进的瓶颈,硬实力必然有它的边界,当它走到某个节点的时候,如果没有软实力的推进,硬实力肯定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我们现在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什么资源环境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等等,表面上是硬实力问题,核心还是软实力问题,比如科学发展观我们倡导了多少年,但是如何才能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下去,最关键还是软实力所倡导的制度建设,分配体制的改革,权力的更加公平的分配,如果没有这种调整,我们的硬实力是不能更好地突破。另外就是提高外交政策的正当性和有效性,如何使我们的外交政策变得更符合道德原则,正义原则,提高外交政策的灵活性和灵活度。
最后一个,是中国能够为世界的和平和构建良好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这包括物质层面的贡献,也包括精神文化资源方面的贡献,就是治理资源的贡献。我们如何更有效地来推动中国软实力的建设,第一是软实力建设的总体思路的构思,一个是具体的战略策略,总体思路是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要客观准确地评估软实力建设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因素,从而为我们认识中国的软实力提供一个认知的基础。人做任何事情都要建立在这个事物的理性认识基础上。去年我在《教学与研究》第11期上做了这篇文章,我把有利因素分成六条,限制条件做了七条,对这方面的条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了。第二方面,是以制度建设为战略重点,以文化建设为精神支撑,协调推进文化和制度软实力建设,我的意思是我在软实力建设两个最关键的核心两大要素,一个是制度软实力建设,一个是文化软实力建设,我认为不能偏颇,取其一而否定另外一个方面,而是要协调发展,综合推进,特别是在这个方面要重视制度建设,要以制度建设引领文化建设,因为文化的建设没有制度的保障,文化建设仍然只能是一句空话。最后一个,软实力建设能否成功,能否可持续地推进,非常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够构建一个促进软实力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这个长效机制的建设,我也归纳为几个方面,我就不展开了。最后一个论文的第四方面,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战略思路,也是根据我们的研究论文的分析框架,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软实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实施,来极大限度地丰富我们的软实力资源,这种软实力资源开发战略分成制度资源开发战略、文化资源开发战略、社会资本开发战略和外交资源开发战略,最后是我们未来性资源的开发战略。软实力资源运用能力提升战略,第一个,提升中国全球传播能力,第二提升软实力投射机制建设能力,第三是提高全球治理能力,第四提高非常态化条件下软实力资源运用能力。我简单把我的提交大会的论文做了一个汇报,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主持人:今天上午最后一个学术报告由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院副院长易木教授,题目是“文化的记忆和符号”。
易木:我作为这次大会的主席,感谢大家闪光的思想火花,我认为这次是中国软实力的“一大”,大家各抒己见,群情激昂,在探讨过程中,我认为大家在着力地解决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问题,我觉得还要着力解决软实力和灵魂层面的问题,我认为我们中国在世界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我们要探讨出一条中国式的软实力的规则,成为中国式软实力规则的制定者与大家商榷。我今天谈论的主题是“文化的记忆和符号”,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讲,我给大家展示一下就可以了,大家可以在我的笔记本电脑上把这个课件拷走。我就谈谈我们关于创意的两个引擎,文化和科技。在这个过程中,我致力于把科技和文化,科学与人文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致力于通过创意文化,创意旅游,创意农业来改变中国。我们要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这几者的关系理清,这几者都是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形式,我也正在组织体制类的酝酿,研究国家软实力,还组织了一批热衷于软实力的民间力量,在这个过程中试图建立软实力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深入到一线去,希望能够群策群力,成为软实力领域的中国化的奠基人,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灵魂层面对软实力进行关照,这需要探索,需要把西学和中学的研究方面运用起来,重要的是通过软实力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实现文化强国之路,实现民族复兴之路,由于我们的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导致我们中国文化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有很多东西实现很困难。
今天我们讲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和符号,是通过文化和艺术、宗教和哲学体现的,而这些记忆符号即将消失,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人在批判的过程中,黑格尔也讲到了,中国人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文明的理解,更多的要去关照,我企图从几个方面去,但不全面,从诗学开始探讨,从我们中国古代绘画,中国的古建筑,尤其是我们的汉朝时候的汉相砖、汉相石,为什么把汉画拎出来讲呢,我认为我们探讨动漫产业的时候,发现了汉画符号,它是我们动漫最好的雏形,然后把文化产业的概论说一说,再把政府文化发展战略和国家软实力的建设谈谈我的看法。
先从岳麓书院来说,从某种程度来说论证岳麓书院是不是大学,对内我们的说法可以,对外说法可以,我们从岳麓书院开始,从千年学府开始,然后在西学的过程中,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追求一种幸福,这是软实力里重要的指标,幸福是什么?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追求一种私欲的生活,这是所有人的终极目标。我在这个过程中,把这个非常理性的软实力的构架用一种非常感性的认识来做,我把它和瓷器和玉结合起来,我们古人的生活气质,把琴一摔,人琴俱亡。画雪在中国古代绘画中难度是最高的,而我们可以用语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就可以描述。人们在追求的过程中,屏竹看花。(诗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湖南,我们的岳麓书院,(诗词),我们的洞庭湖,包括我们的母亲河都在日渐的萎缩,我们生存的空间,还包括我们,怎样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心灵的安顿,所以我们要无限地放大我们的心灵,放大我们的空间和灵魂,这需要诗学来涵养我们。我想用最古代的毛笔给你写最古代的书信,当我有一天连粉笔字都不能写的时候,就很麻烦了,真正成为蜘蛛人了。回望故乡的青石小路,我希望通过中国式书院在乡风和民风重新树立,改变民心,这个不和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相违背。把和谐社会和人心结合起来,把少年兴中国兴,少年强中国强这种精神凝固起来,把青年精神、少年情怀重新建筑起来,做人文兴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怎么做,我们思想怎么游,在游的过程中我们怎样又不离我们的根本,我们的古人讲的非常好(诗词)我们人在这个过程中怎样和当下的生活保持一种孑然的状态,把才智才情结合起来,尤其是我们更高层面的灵魂层面结合起来。在古代而深邃的中国,旧建筑之事日微,我们现在正在拆什么,正在拆前苏联建的房子,包括日本,包括德国人以前在我们中国建下的这些房子,当我们把故宫和长城都拆掉的时候,那就是中国文化真正的美国人说的不战而胜的一天,但是我相信故宫和长城永在,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样感受西方的科学、西方的文化、西方的宗教,怎么用这么多的文明涵儒自己。我们怎样把这种暴力用一种软的文化化掉,把公平和正义凸显,把暴虐和冷血泯灭。上善若水,我们道家讲,往事如风,吹不走我们的牵挂,我们每每回想故乡的青石小路,你会发现黑和白是我们天地最永恒的颜色。把绿水青山,青山万里,和我们的外事中庸这种思想结合起来,我们世界上最长的家谱是孔家,把大的人生理想和我们家国情怀结合起来,首先把自己的孩子和家庭搞好,再延伸到我们的社会,需要弘扬我们民族的精神,就是一种抚养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怎样和艺术和文化,和我们前人留下的东西结合起来,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融合点,而且这种点就是我们体制,要对每个人进行关怀,关怀到灵魂层面,把这种崇高的风格和壮阔的人生结合起来,我们北方宏阔大美,我们南方喜欢小桥流水结合起来,把鱼和人结合起来,把天国荒原结合起来,把断壁和雪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找到一种士气,气场。为什么蔡元培提出以美誉代宗教。五是和谐,每人同心,日新月异,在这个空灵的世界里,我们怎样找到一种从容和咏叹。有一种大爱叫放手。这是我在北京大学举办的一些关于中国画还有西画的细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中国学人如果用血和泪写出,能够担负全人类苦难大气的文章,有这种担待的,我们希望第二届来的人更多。我们人在这个过程中追求一种美好,和是北京大学徐悲鸿的学生。由于时间关系,后面的我就不展开了。我就很快地过一下,这样也能满足我灵魂的需求。这是我讲汉画的时候,我们动漫的这种形象到哪儿找。你看那个时候的劳作都很轻柔、很美。我们讲艺术精神的时候,讲到艺术的最高境界,这主要是讲中国的古代绘画,我就不展开了。这次大会非常的好,我们希望第二届,还有我们各个院校等能够办软实力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感谢各位嘉宾远道而来,支持我们的软实力事业。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才易木教授做了一个很清新优美的学术报告,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全部展开,这个课件有感兴趣的同学或者老师可以拷回去。
主持人:下午的会议现在开始。第一位做报告的嘉宾是唐代兴教授,他是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教授,他今天的报告题目是“软实力的学科定位及蓝图研究”。
唐代兴: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和软实力研究中心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这个会议我提交了两篇论文,第一篇论文是软实力的学科定位及研究蓝图。另一篇是关于软实力的评价及其反馈的体系和构建。有关文章在座的诸位可能都拿到了。我今天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我想说一说软实力作为一名学科它的构建;第二个问题讲一讲软实力研究的立足点,它应该选择一个正确的立足点和如何定位问题;第三个讲一讲软实力的思想资源问题。我讲这三点有些是我提交的文章当中的,有的可能要超越这个文章。我首先想说一说软实力,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文化产业角度上去研究,也可以从企业文化角度去研究,还可以从虚拟软实力去研究。可以是多元的,但是软实力不等于文化产业,或者企业文化,或者区域文化。这些东西都是软实力的局部性的研究,软实力不是一个文化学意义上的问题,也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问题,它是一个政治学意义上的问题,是新的一论国际政治学理论,这是一个很明确的定位。简单地讲,其实软实力的是如何从根本上治国的问题,讲的是怎样根治一个国家的问题,使这个国家得到根本上的治理,获得繁荣、获得发展,使这个国家的人民获得幸福,然后用他们的幸福精神去感召和影响周围的国家,去为这个世界做一种深层的导向。所以软实力这种新的国际政策科学,它可以用中国古代儒家的基本思想来概括,那就是内圣外王。对外如何使这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立足,有发言权,这就是外王问题。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实行内治,内治来讲的是个人的修养和成就,软实力作为一个国际政策学理论,就是一个内圣外王的问题,但是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要做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当中另外一个词“天人合一”,这是我想讲的软实力的探讨一个基本的理解。
我现在说第一个问题,软实力作为国际政策问题,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以构建,我首先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的重新思考入手,约瑟夫·奈从1990年发表第一篇文章,到2006年这期间出版了很多的著述,其中他在不同的语境下,对软实力这个概念做了七次不同含义的定义。我只想说的是约瑟夫·奈说地域软实力概念的时候,是基于不同的语境做的经验式的描述性的定义,不是作为研究的学科的定义,而我个人觉得软实力的研究,无论是时间成本的研究,还是基础理论的研究,需要的是时间理性的姿态,时间理性的精神和时间理性的方法,绝对的感觉主义和绝对的经验主义都不适合它的研究。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这七个定义突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突出了地位,第二突出了独特的魅力,第三突出了自身的构成。
第二个方面我想说这七个不同语境下的定义,得出了三种结构性的类型。这是七个不同的定义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结构类型,这七个描述性的定义所蕴含两个最基本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在它的定义描述中,到底是文化的构成要素还是文化之外的因素呢。约瑟夫·奈明显的是把这些因素都看成是文化之外的因素,刚才我们看到三种结构类型可以明显地表示出来。第二就是软实力与文化这二者之间到底是怎样逻辑关系,这是奈没有搞清楚的问题,不是他没有能力清楚,我觉得是他忽略了这些基本问题,完全是基于经验的描述来对软实力进行研究,所以我想从文化的角度入手来看一看文化与软实力的关系。文化这个概念原初的含义是耕种与培育。因此它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人自身之力作用于自然界,而获得的行动成果;二人以自身之力作用于自然界,同时使自然事物改变自身状况而有利于人的特征,同时对人进行训练的成果。所以钱穆先生在《人类文化之展望》中提到了人对物的问题,二是人对人的问题,三是人对心的问题。而人对物形成的文化成果,我们可以概括为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最主要的一些构成要素,资源、经济、科技、军事,人对人所形成的文化成果,实际上就是行为和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包括政治文化和功名文化等等,心度心形成的文化成果就是精神文化,所以我对文化做了这么一个初步的定义,文化是人类以自身之力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面貌的同时,也改变自身存在方式所产生的成果。所以拥有文化就是拥有更好生存和创造生存的实力,因此文化乃实力。从这个角度上看,文化作用实力一个整体的蓝图就是这样一个图表,文化分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就是硬性的实力,文化的软实力就是柔性的创新力。这之间主要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制度文化,二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通过行为的规范和行为的导向两部分而形成,行为的规范包括社会的主要制度、社会的基本结构、社会的安排方式,但是恰恰行为的认知模式、观念模式和价值模式,社会安排方式,它们的整合而获得的内在支撑及其外在的价值取向,那就是意识形态,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特有的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与生存方式进行一种整合,就构成了政治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构成了一个国家的国民凝聚力的形态,这就是文化柔性的创新力的基本的构成。
第四,我想说的是软实力的基本的构成,软实力的基本构成不仅仅包括了物质产品的创新力,还包括了意识形态的创新力,同时还包括了一切的物质型的成果和精神型的产品。我想举个例子,今年我到美国去住了一段时间,我听当地的一些人说他们的铁路系统是不发达的,美国主要是高速公路系统,他们国家的高速公路建立于二三十年代,到现在70多年也没有翻修过。但是我们国家的高速公路也就是五年之内就要翻修一次。这就是软实力的问题。这就是呈现出的内在的精神价值观、价值追求,为什么我们的公路系统几年就要翻修一次呢,因为我们公路的钱能够用到50%到路上就是不错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当然我们说是人的问题,人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他与我们的制度对人的引导起决定性的作用。第二讲软实力的视域生成,它是一个国家文化柔性创生力,它绝对一种三维视野,一个是过去的历史视野,还有一个是当下的现实视野,还有一个指向未来的视野,因此对文化的探讨,既不能够采取完全把头朝向过去,以过去评价今天这种模式,也不能采取基于过去考虑今天做什么,更不能以当下为基点考虑今天应该做什么,这就是当代人类发展所必须追求的认知视野。因此我认为文化的柔性创生力形成了文化的凝固辐射力,这个向外辐射出去就是一种创生力。对外就产生了一种感召力,对自己产生一种改变自己的影响力。这同样是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2008年出版的这个书当中的一个简图,我在这篇文章当中不它引用了过来。
第五点,我想简单说一说软实力学。我认为软实力作为一个新的国际政策问题,在全球生态化的今天,应该而且可以作为一门学科,因为跨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包括自然工程技术这些诸多的领域而形成的大科技整合的新型的实践学科,它是完全有可能的,这样一种学科的蓝图。我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就是思维方法,我认为研究软实力的方法应该是定心,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哲学,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不一样,时代所面临的性质不一样,因此面对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不同的,虽然要承续我们的传统,但是更要立足于未来,开创我们的今天。所以我觉得最基本的方法应该是生态综合化的方法和个人生存的方法。第一方面,就是我们治理的根本之道,要把自然、地球世界的生命和个体的人与整个的社会这四者形成一种共生复生的关系状态,要有这样一种视野。第二,一定要改变过去二元福利的方法,人为自己立法的同时也应该为自然立法这个观念,但是今天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三个多元历史证明了这一个观念是错的,今天我们面对的地球生态是满目疮痍,所以应该重新反过来,自然为人服法。第三,一定要打破固定主义的思维模式,要看到人始终是世界性的存在者,每一个人与地球、与生命是不能分离的,我们接受的阳光,我们喝的水,我们站在大地之上是不能离开的,自然世界的任何变化都将影响到人类生存格局的变化,比如说自然灾害,这是一个自然规律的体现,但是今天的自然灾害更多地融进了人类的力量,当人的力量柔和到一定程度上爆发的自然灾害更多的是人造的孽。所以人是世界性的存在者,而不是一个可以任意地脱离自然世界、脱离地球、脱离生物圈和生物链条而存在的,这是我们当代所应该考虑的基本问题。第二,对象目标的基本内容,我们是对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健康发展,目标是再造人心,使这个国家乃至社会以及人类能够审美化地生存,它的基本内容,这是我在文化软实力战略里做了系统的研究。它的价值导向应该是人人自由、普天同等、全面公正。我们如果要有理性姿态的话,人和猪是没有普视价值的,但是人与人是有普视价值的,因为我们都是同类,都是人,都有共同的人性,我们的一切生存行为,一般制度的构成,一般文化的创造,都是从人类出发,最后又归于对人类的服务与再造,从这点看是具有普视价值的。普视价值是什么呢,最基础的东西应该是这样,当然不仅仅包含这些。第四,软实力学的蓝图的动力系统,我认为它的动力系统有很复杂的内容,但是最主要的要素有三个:第一是民俗,民俗是我们文化传统的标志,通过我们的生存方式和我们的生活习惯而得到表征,民俗不是禁止的,也不是僵化的,虽然存在我们的传统,但是又始终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生存,而寻求着更新和自我的更新,文化始终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人,他的现实生活的文化指南,而民俗的时代性的更新有两个最直接的动力,第一是艺术,第二是哲学,艺术是现实世界形象的检讨,艺术永远不是歌颂,歌颂不是真正的艺术,它对我们现实生存的人的人性进行再造的一种最深刻的检讨,它通过审美的、形象的、美感的方式展现出来。哲学恰恰是我们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从过去到现在,而且将走向未来,创造生存的思想原动力,我认为一个民族要真正的强大不是物质的,物质当然重要,但是物质不根本。你创造了满天下的物质世界,它也可以在一夜之间得到摧毁,人和猪不一样,猪仅仅是需要物质性的资源就能够生存下去,它不考虑什么。人除了满足物质生存之外,不断丰富自己的物质资源之外,更需要的是精神,需要的是新心灵的提升,需要的是灵魂的超越,而这些恰恰是一个国家的哲学为他提供最基本的智慧和土壤,所以一个时代如果没有哲学,这个时代一定是贫困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哲学,这个国家一定是野蛮的。这是我对哲学的判断,而我们今天最缺乏的是哲学和思想的创造,这是我们软实力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真正的创造、真正的提升的一个最根本的东西,这是我想说的它的动力系统。再一个方面我要简单说一说软实力学的研究,软实力的研究本来是综合型的实践科学,但是任何实践的科学都必须有基础理论的指导,认知永远指导行动,没有认知行动是盲目的。错误的认知只能是导致悲剧型的结果,所以认知永远优先于行动。哪怕是实践研究,也需要对实践研究的基本问题进行理论的探讨,所以这个角度上讲,软实力的研究我认为有三个大的纬度:第一是基础理论的研究,包括本体创造价值、构成、方法的研究;第二是基本的实践研究,包括实践基础的研究,包括实践战略研究,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一个企业软实力的企业战略研究。实践方法研究,实践评价及其评价工具的研究。基本实践研究的第三个层面就是开发研究,最基本的纬度就是国家软实力的开发研究,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在国家软实力的开发战略国策的规范下才可能去很好地实施,根据区域的特征,区域的文化传统,区域的区位优势等等,来进行区域软实力的开发研究,比如说山东,山东这个地方沿着海,本身地处偏僻,不可能成为这个区域的中心,你本身就偏远,怎么可能成为中心呢,这就是劣势,但是你也有优势,这个必须有国家软实力开发的整体蓝图和国家规范指导下来实施,然后具体落实到行业的软实力开发研究。第三个方面,综合开发研究,我觉得主要的不仅仅在这个方面,主要有这四个方面,第一是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综合开发研究,我们一定要研究软实力,要心怀一种博大宽广,而这种博大宽广绝不仅仅是在酒席上的话,要落在实处,我们要具有一种包容,我们动不动就说咱们国家怎么样,我们为什么不去看别人的长处呢,我认为我们更多地看到别人的长处运用来发展自己,而不是把目光盯到批评或者是以指正别人的短处为乐趣,一个国家是这个,一个区域、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人更是这样。就是一定要有一种世界的胸怀,我觉得日本1988年提出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一个总体的目标,中学毕业以后,要做一个具有世界能力的日本人,我想我们国家发展软实力有没有这种气魄和胸襟,培养具有世界能力的中国人。第二个方面文化创造力的综合开发研究,这个包括我们现在生存,我们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始终盲目地把自然世界当成一个可以任意开发的对象,但实际上认为自然资源,自然世界给予我们的是无限度的,然而世界上自然世界给予我们是有限度的,地球是有限度的,资源是有限度的,自然是有限度的,人也是有限度的,要重新学会限度生存,无论是学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国际的政策都应该是重建一种认知方式。第二,充分发展学术思想力。中国特色的科研体制是不适合于软实力的发展的。第三,责任力的培养。政策创生力的综合开发研究,包括立法权贵、司法威严,更多的是作为国家道德的典范各象征。第四就是政府的力量,包括政府的公信力,政府的道德引导力,政府的有限市场作为。这是在构建软实力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怎么去做的问题。第四方面就是社会发动机的综合开发研究,我一致认为对于中国来讲如果两个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软实力的发展只能在形式上做文章,第一是官吏的改造,第二是知识分子的改造和重建问题。因为社会发展的最真实而具体的动力就是知识分子和政府家的合谋,它如果健康,这个社会就健康就发展,它不健康这个社会就停止。
下面讲一下第二个问题,软实力研究的对象、立足点和目标确立。软实力是一种国际政治学,而不是文化学和文化经济学,这个我刚才已经说了。所以它的整体对象不是企业文化,不是文化产业,而是整个国家的文化柔性创生力的整体提升。我们研究软实力的立足点,我认为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存在发展的状况和前景,我们今天这个社会的状况,我想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全球化的风险,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世界中国化和中国世界化的双向进程当中,在这个进程当中,我们要和其他国家一样,我们进入了一个世界风险社会,中国也不例外。第二方面就是生态的危机,这个生态危机,我想我们国家的生态危机绝不比发达国家的生态危机要轻的多,而是要严重得多,第一个方面就是自然环境生态的尾气。第二就是社会环境生态的趋向。整个社会道德处于荒废状态,如果我们能够客观看待,而不是以一种观念来看,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从9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是全面的荒废状态,第二个方面,整个社会的美德,这样具有几千年传统的文化没有了,表现最突出的就是2006年南京的“彭宇案”。到前不久的广州佛山的小悦悦之死,说明我们整个社会的美德已经全面走向消影,就是过去讲的雷锋精神今天没有了,美德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基本的品德,但今天在生活当中却是很难见。第三,我觉得我们社会在个人方面,社会包容个人,社会突出个人,社会尊重个人,越来越走向淡漠,所以出现社会和个人的倾向。第四,我们作为个人从市场经济以来,出现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不管是当官也好,百姓也好,我们在台上说的是一套,在台下做的是一套。我们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利益,小家庭的利益,我们不关心社会,不关心他者。这种状况已经出现了一种倾向星,当然包括市场的示范,我们市场本身就不规范,直到今天这个规范都没建立起来。因为垄断本身造成了市场不可能有规范。第二方面就是司法普遍缺乏正义。第三政府的公信力不是在上升,而是下滑的趋势。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我们全面的经济增长的政策,推动我们30多年来,直到今天我们的生存链条完全断裂,我们是把子孙后代的饭碗抢来变成了我们今天始终不满足的。这就涉及到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基本问题,所以我们研究软实力更多的是立足于社会生活的现实,包括它的成就和局限,包括它应该避免的一些问题。它的前景是什么,我认为是生态问题,工业文明已经是走到了一种期限,人类需要重建一种新的文明方式,新的生存方式和存在方式,这就是我们国家所提出的生态文明的概念。我的演讲就到这里,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一位嘉宾是崔龙斌先生,崔龙斌先生是山西省黎城县招商局局长,他演讲的题目是“领航软力,做客世界”。
崔龙斌:(播放视频PPT)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差异,围绕各自的利益不断引发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冲突,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新的发现就会破茧而出,同时新的问题也必须由新的概念阐述,这就成为诸多社会学新概念产生的土壤。软实力的概念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由美国原国防部长助理约瑟夫·奈提出,并于2004年出版专著,《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历史上学术的发展向来呈现出一定的对称性,就在西半球约瑟夫·奈教授提出软实力的同时,我们山西省黎城县的学者崔龙斌也在构建软力体系。
首先要感谢济南大学有这种海纳百川的胸怀,举办了第一届国际软实力学术研讨会,对于软力概念的探索我是从1995年已经开始。大家刚才也看到,毕业于晋中师专,只上了两年的学,平时就是瞎琢磨,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由人的欲望催生了人的理智,需要一种素质来实现自己的欲望,更需要一种生活的方式来觉醒到自己所需要的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而且人的情感升华到社会的时候就成为一种道德,每一个人生活在你的家庭环境当中、工作环境当中,一个国家生活在夏、商、周不同的社会当中,这就是环境的力量。从每一个个体出发到社会到家庭到国家,有一种生动的力量博弈的过程,围绕一种生存利益,我划分为物质的利益和精神的力量,围绕这种利益,要进行一种博弈,谁的生存力量大,谁获得的利益就多,这种生存力量一开始原始社会是体力,谁的拳头厉害,谁的利益获得的多,谁打到的豹子多。最后人类发明了文化、艺术、经济等各种艺术,目的都是为了生存,都是为了获得精神的物质的利益,这种生存利益有两只手,这个秩序划分为人的内心世界秩序和外部势力的秩序。我们正在思考一个问题,单靠外部世界秩序,法律、政治解决不了目前的冲突,必须有一种内心世界秩序,我们传统文化当中讲的一种新的秩序和外部秩序,要有一种咬合的过程,要有一种共生的过程。这种人内心的个体的六种软力的运行,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就不能你想吃什么吃什么,你想到哪里到哪里,要有生存上的交换,要有生存力量上的互相依托,要生存合力,这就迫使我们在思考如何将人的内心秩序和人的外部世界秩序,包括所有的政治的秩序、文化的秩序、道德的秩序、环境的秩序,要和人内心的秩序要对接,要形成一种有机的互生互换的利益共同体。一个国家的体制如果不是从人的内心秩序当中生长出来,这个国家是无根的,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和我们可爱的祖国,我们是互生互换,所以这就是我们下一步我正在写国家软力,想在这方面进行一下探讨,可惜的是自己读的书不多,但是我为了咱们的中华民族再一次伟大的复兴,为了天下苍生的一种情怀,一种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趋使我日夜不停地思考这个问题。我确信人类的共存是人类生存之道,也是最后归宿。再一次感谢济南大学给我这么好的平台。谢谢大家。
主持人:无论从这次会议专家的构成,还是从我们一系列嘉宾的论述,我们软实力研究具有跨越众多科学的横断性,又有崔局长这种创造、这种精神,我相信我们软实力的明天一定更加的辉煌。刚才已经介绍了李德昌教授的基本简历,下面请西安交通大学李德昌教授给大家做报告,他演讲的题目是“软实力建设的势科学机制——信息动力学视角”。欢迎。
李德昌:各位同学、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要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软实力建设的势科学机制——信息动力学视角”,我研究的核心是信息是怎么作用的,我首先认为软实力的主要是信息,谁占有的信息大,谁就有软实力。通俗地说谁有钱有势,他就具有软实力,“势”本质上是所得信息,但是信息太抽象,我们把握不住信息的概念,所以要从“势”切入,软实力本质上是信息力。世间万物有两种机制,一种是商务机制,一种是事物机制,按照商务机制就是越来越软实力,按照势的机制就是越来越有序。要看软实力首先要看“力”是什么,就是公认的力,什么叫实力呢,我认为就是经济发展展现的强大就叫实力。硬实力是什么呢?就是军事国防发展展现的强大就叫硬实力。所谓软实力就是信息文明和文化与价值观的吸引和推动所产生的力量就叫软实力,所以我也是非常欣赏西方学者提出的有关软实力的内容,就是一个是文化的吸引力,一个是制度的吸引力,一个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因为这三个方面实际上都是显示你所具有的信息量。所以这样一来,要研究软实力,首先要看从“势”这个视角入手,力由ma组成,势是a,信息是f(a),文化软实力——信息力:F=fma,它是用来应对不确定性的。势的概念传统文化典型的就是“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自然科学中有这么多势,宇宙暴涨从真空势开始,量子势是量子效应的唯一缘由,化学势、生物势是划分反应产生的。综合传统文化和科学中各种势的概念,我们给出势一个定义就是差别÷距离=差别×联系。所以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导数,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导数。所以我们首先看科学软实力,就是由科学势构成的,所有这些定义都是由导数确定的,就是表达的势函数,所以叫势科学,势科学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生疏,但是完全是科学化,就是把势函数表达成这样的科学就叫势科学。我们说体现了技术的软实力,我们为什么只能生产制造业呢,美国为什么就搞那么高技术呢,它的利润为什么那么大,我们的利润为什么这么薄,首先是科学软实力,也包括技术软实力。技术就是能够把产品和原料联系的更紧。所以管理是沟通,沟通就是把差别大的人联系起来,沟通的越好,大家联系的越紧,组织战斗力就越强,就越有软实力。这是管理的软实力。所以人和组织的成长就不断提高,是这样一种势。所以有人说社会科学不能叫做科学,只能叫做学科,这个我就不同意见了,但是它有科学的机制,所以以后我们只要按照科学机制来研究它就叫科学。所以你看企业家感悟,小做事,中做事,大做事。所以有一句话叫做小成靠智,大成靠德。文学势与文学软实力。艺术的软实力,我们硬实力不能跟西方比,不能跟美国比,你看变形金刚世界卖座率最高,阿凡达一票难求,这些层面上的软实力,它迎合了基本的机制,就是把差别大的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这么简单的机制,所有的好事都是这样做出来的。变形金刚为什么好看,一个人一下变成一个飞机,一个飞机一下变成一个人,它就是动漫变化,如果不是用动漫,是用幻灯,你一会发一个人,一会发一个飞机,有人看吗?没人看,它没有信息量。所以阿凡达为什么那么一票难求,他不最不能联系的联系起来,把宗教与科学联系,把野蛮与文明联系起来,他动物和人联系起来。最重要的是把看不见的联系变成看得见的联系,把人的辫子和动物的耳朵穿起来,你怎么想它就怎么走。所以我们要构建软实力,看软实力怎么形成的,核心的机制和原理是什么,才能做我们的软实力。为什么势有这么大的带动性,就是解释了信息的本质,信息是最重要的,但是信息是什么,我们就不知道,实际上我们一直糊涂着,你问他们心意是什么,维纳怎么回答,说信息就是信息,这就是能量,又不是物品,说了句废话,因为他什么也没告诉你。他为什么不能告诉你什么是信息呢,他不知道,他没有理解这个信息是什么意思。所以理解意思是科学发展的逻辑基点。要定义一个概念要找到它的要素是什么,一个是差别,一个是联系,如果这对元素之间没差别就无序了,如果这堆元素没有联系,那纯粹是无序的。所以信息的本质就是差别×联系。所以总体来讲,软实力就包括这些方面。
软实力的形成机制是什么呢,就是势科学的机制,就是势科学的原理。原始的时候我们老一辈,他不会种庄稼,不知道什么能吃,就只能狩猎,后来发现这个人做弓好,这个人射弓做的好,然后就出现了分工。这是我去年在经济学的年会上宏观经济论坛的一个报告模型,就是怎么联系扩大差别。所以从软实力的建设来说首先是个体的软实力,每一个人都有软实力,这个集体就有软实力,这个民族就有软实力,这个国家就有软实力,所以个体软实力的本质就是他的素质,而素质的概念我们又不清楚又受到了误导。专家说受教育的过程是受伤害的过程,你看现在五岁的小孩就开始留学了,所以就是素质的根源不同。所以你怎么能得到智慧素质呢,就是要不断地融会贯通。信息量一大就个性化,所以教育怎么个性化了,不是一对一教育,是专业教育,个性教育就是老师要像太阳一样光芒万丈,学生就个性化了。就是课堂信息量要大,不能让所学生需要什么,你讲什么,你怎么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呢,老师不是神仙,不知道。我的小孩小的时候他挠痒痒不让他妈挠,他说我知道他哪儿痒痒,你一挠他就动,自己就找着痒痒的地方了。为什么软实力这么重要,就是现代社会的无知化太厉害了,自然和社会本质上的规律和我们刚才讲的是一样的。这个社会不一样,你懂得学习,你聪明了,他懂得学习,他也聪明了,你们俩聪明人一博弈,那就厉害了。如果两个傻瓜博弈那事情很简单,如果两个狡猾的人博弈那就麻烦了。个人有限的信息量面对无限增长的信息量,你看你是什么状态,无知化,这样的机制有什么好处,就是让你不确定,他确定了,如果有的人把股市搞清楚了,他走了,股市没了,所以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就是信息量的问题。你说你确定了,你的信息量大,你确定了。说这个人讲的是一些个人感悟,那可能就是分析,如果这个人用一个道理讲所有的事,那可能就是一个规律。再一个就是学习价值的判断,怎样的学习有价值,这个一看就明白,这个就是没信息量,可是有的学生就喜欢这个,那就麻烦了,那你一辈子没成长。对你有价值的学习是什么呢?一些好懂,一些难懂,就让你放不下,让你一味地追求,那就叫有价值了。所以这个搞不清楚,我们就纠结了。
主持人:感谢李教授的精彩演讲。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下,我们从软实力的精神层面以及价值层面还有要素层面,我们了解了软实力的构建和基本内涵。下面这个时段,三位专家的研究报告主要是从软实力应用的视角,从国家治理和区域治理的视角,对软实力的内涵和构建进行了研究。
主持人:下面第一个做报告的是来自于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辽宁教授。他所带来的题目是“执政软权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策略。
李辽宁:谢谢济南大学这次给我在台上发言的机会,非常感谢大家在这种辛苦之后还留在这儿继续听我们的报告。非常感谢。我是2006年从武汉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办公室,当时在华东师范大学读博士,毕业之后到海南大学去的,一毕业我就对自己的博士论文不满意了,思想政治制度如果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就是社会治理的软权力,正是在这个思维的推动下,在后来的几年中我就思考这个问题,怎么跨出这个圈子,到广阔的社会视野中去思考,所以后来陆续申请完成海南省的一些课题,后来又到博士后,在这里等于给大家汇报了一下我这几年来一直在思考这个话题,顺便想说一下,上午和下午我们的一些专家,特别是我们的崔局长,这些对于软实力有非常独到的见解,我收获很多。这里面我研究的方向可能跟大家有一些差异,就表现在自从执政软权力这个词引进中国之后,有两条线,一条是沿着软实力的要素。我目前自己正在参加一个海口市的重大的委托课题,题目叫做海口市城市软实力提升研究,所以一些指标体系我现在带来了,但是这个课题没有做完,所以成果就没有和大家分享。继续沿着软实力的角度走;另一条线,我觉得是原来大家比较火热,但是后来慢慢被遗忘的一条线,就是软权力。软权力谈的是美国对外使用武器形态,怎样在世界占领导地位,所以这个上面讲软权力这个思路不能忘记,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把从国际政治中的软权力概念引入国内的社会制度。我觉得用于国内的社会治理,刚好与我原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够只局限于一个学科之内,这个思路是一致的,因此我就列为执政软权力研究,第一什么是执政软权力,第二执政软权力运用的内在机理是什么,第三执政软权力的当代际遇。我想先从一个案例简单说起,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权力滥用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在这里面我想说到我们所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个城管的职能,他应该在社会上担任什么角色,这是我们看到的国外媒体对我们城管的界定,当然最早的百度给它界定的非常丑陋,那个就不拿来看了,其实有很多这样的让人看了很生气的场面,包括暴力冲突。正因为这样一些问题,所以我就把这些社会现象问题与我们的理论上的思考结合起来。硬权力滥用,包括暴力拆迁,包括各种各样的暴力,各种“喝水死”、“躲猫猫”之类的,都是硬权力的滥用。
什么是执政软权力,我想就几个概念谈谈我的看法,这三个概念,权力,软权力和执政软权力。关于权力的概念自古讨论的很多,像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哪怕遇到阻碍,也能够实现自我意志的能力。有的说它就是一种强制力,但是我对权力的界定我不太认同,不仅仅是强制力,我认为权力是控制和影响他的能力,至于用什么样的手段和什么样的方式去影响和控制是另外一回事。最高的境界就是不用权力,你就能够实现你的意志。所以我们很多领导,我跟他们说权力最高的境界不能把权力抓住不放,而是你放开权,你的事情照样做的很好。什么是软权力,约瑟夫·奈的界定,大家都是这块的专家,我这里不需要界定,我只说从他这个软权力当中,可以看到软权力和硬权力的差异,其实刚才李教授已经说到这个话题,权力是一种“势”,就是两个之间的不对等的势,因为不对等,所以才形成对它有影响力,至于用什么方式影响是另外一回事,一旦权力对等了,影响就不存在了。
软权力不等于软实力,这两者是不一样的,实力是属性范畴,反应的是主体的性质,权力是关系的范畴,反应的权力主体和权力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国家研究文化软实力是提升自己,但是这两者也有关联,不是完全没关系的,一旦软实力强大了,同样可以对别人产生影响,这就是软权力,所以把软实力发挥出来就成了软权力,我这里说我们做的课题当中的一些评价指标,大家感兴趣,我可以留着。分为四个指标,城市的软实力分为四种,一个是文化,一个是社会软实力,一个是环境的软实力和政府的软实力,后面还有三个指标,还有在文化软实力当中还有历史文化资源,还包括三个指标,城市的历史长度是不是有很深的历史底蕴,如果总共一个城市才50年历史,那就谈不上文化的软实力,在这块指标就很低。比如有的用材料审核,有的专家评估,有的是调查问卷等等不同的方式测试这个指标。这是我们专门给专家的一个评分表,这有100个选项,你认为海口市的形象,是由专家来打分,我们选的专家至少是博士教授以上的,不是随便给的。这是谈软实力可以产生软权力。
什么是执政软权力,指的就是阶级政党和社会集团获得社会地位以后,通过主导意识形态、信息舆论产生影响的时候,达到维护其执政地位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就是通过信仰教育,来使得人社会化。执政软权力和执政硬权力,硬权力就是通过军队、警察、监狱等强制性的手段对成员产生影响,使他们按照执政者的方向行为。
第二个问题是内在机理。我非常高兴下午看到我们的局长谈到什么文化场,我这里是权力场,我认为权力是在一定的场中存在的,没有脱离一定场域的自然存在的权力,所以一定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之中,一定存在于一定的人际关系中,如果权力的主题和客体发生了变化,或者是时间变了,或者地点变了,这个权力关系必然会发生变化,甚至会消失,所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要抓住时机,因为一旦时机过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定的时间离开了之后,这个权力关系一定发生变化空间一旦发生变化,也会出现全力之关系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改变,这里面说明权力是有限的,没有无限的权力。当这里面权力的时间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说机不可失,当地点发生变化的时候,比如说天高皇帝远,人发生变化的时候,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像这些都是权力有限性的表现。如果看这个场只是一个单向线的话,一个是有限性,这个图就表明权力是流动的,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迁而变迁,权力会增大也会缩小。这个在四个象限中,我虽然不是学数学的,但是是这个道理就用上了。这几个象限可以看得出来,第一象限几个数字都是正的,象征着天时地利人和,这个时候权力发挥的最容易,也功能发挥最大。第三象限几个都是负的,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权力发挥最糟。二象限和四象限,权力发挥要么是时间不对,要么地点不对,或者说场合不对,也就是这个权力总会遇到阻碍,因此权力的运行总是不太顺利。这是我对权力内在运行的我自己的认识。权力场的性质表明它是流动的,在一定的时空和人际关系中是有效的,脱离这个时空和人,权力场就会发生变化,原来有效的权力可能就没效了,就像思想政治教育,一旦时间发生变化了,如果课程内容还不改,或者有些理论已经更新了,还在用原来一套,或者教育对象已经发生变化,老师还在用原来的旧教案,那么系没有效果的。基本路径,在国际政治视野当中,软权力的系统分析这样的一本书当中,就按照约瑟夫·奈的三个要点分成三个:制度性权力、认同性权力、同化性权力。在这里还可以进一步思考,除了这三个之外,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有四个,叫制度力、交往力和信仰力,第四我加上了信息力,因此这几个解释我就想不用我多说了,在我论文里都有。制度力,怎么产生他人的能力,然后交往力,人的交往要正当性,交往一定要有效,怎样才能够有效作为它的理论也对我们有些启发。信息力,对信息本身的重视,能够使得你影响到他人。所以这里有个图,同时把这四个力,从微观到宏观,由内向外的发散的过程,这里面包括个体的软实力,也有个体的硬实力,有团队的软实力,也有团队的硬实力,因为执政党是一个团体,不是个人。就是怎样把这个社会更好地运行。
当代的际遇,条件不言而喻,执政党的理念不断成熟,这个我们不断提升,我在这里也不用多说。第三是国际地位的提升。这个开始谈挑战和困难,什么东西影响着我们的软权力,第一个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关系本身,执政团体本身有问题;第二是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所出现的评估差距过大,像这些现象影响别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程度;第三是市场经济本身的一些问题。有的时候改变着我们的思想观念,比如追求高质量的、高品质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就忘记了什么叫朴素,什么叫节约。
怎样看待我们这个社会出现的问题,我是这么思考的,我们在很短的几十年里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就比较承担在几十年以内要承担别人在一百年、甚至几百年里才能够消减的困难,因为你在这几十年里,你完成了别人一百多年才能够完成的成果,你就部分承担这种风险。所以我对于我们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是比较宽容的。因为你毕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像人长高一样的,你突然长这么高,你的骨节就会很痛,怎么做,就要努力了。应对策略的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价值自信,我们现在自己原有的东西都不见了,好像别人都是对的,自己都不对。这是我们这个社会最缺乏的信仰体系。第二就是媒介软实力建设,发挥信息力的导向作用,这次利比亚战争,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所得到的信息不再是伊拉克战争时候,通过路透社或者美国其他电视台的信息,我们是中央电视台直接报信息,所以我们这块的进步可以看得到。伦理的制度化和制度的伦理化。就是我们的制度越来越人性化,大家越来越愿意尊崇。最后就是交往力,其实是我们这个时代作为执政党最应该做的,恰恰这块我们有很多的问题,比如信访,信访是交往力的重要途径,现在还有一个很不好的规定,哪个地方有信访,一把手负责,因为戴了紧箍咒之后,他很难放手做,就是不允许别信访,结果就是关闭了交往的渠道。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大家做个汇报,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主持人:下一位有请济南大学政管系的李霞教授为大家做报告。题目是“和谐世界理念与软实力理论比较分析”。
李霞: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亲爱的同学们,辛苦了。我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和谐世界理念与软实力理论比较分析”,这也是我提交大会的一篇论文。我汇报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软实力理论概述,第二和谐社会理念概述,还有从四个纬度上对两者进行的比较。
首先是软实力理论概述,从早晨开始到现在大家多次提到一个人就是约瑟夫·奈,他确实是一个完美的结合,他既是一个理论学者,也是一个政策决策者,在美国历史上这样的人物并不少见,在此之前除了约瑟夫·奈之外,最著名的就是基辛格,我搜了一下,作为一个74岁的人,他近两年,2010年和2011年出的书、发表的评论、写的文章比如2010年华盛顿季刊的美国与中国的权力,他的一些时评,最大的危险可能是过渡反应。还有一些关于外交政策上发表的软权力战争以及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就是权力认知的变化。当然我们在这里主要是谈他的软实力理论,我觉得是经历了三部曲,前面专家提到了很多,第一部就是1990年出版的《注定领导》,其实看到他出版这本书的时候,结合我们的崔局长,他在那里辛辛苦苦钻研软力论的时候,我就想如果是那么一个环境的话,我们的崔局长的书可能不会拖到那么晚才发表。之后软实力这个概念就开始进入国际政治外交体系。第二部著作就是《美国权力的悖论》,副标题就是为什么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不能一意孤行,美国这么厉害,为什么有些事情它不能一意孤行,对软实力理论进行了巅峰的探索。刚才也提到2011年发表的新著,他自己也说这也是一个事实巧实力理论对奥巴马政府发挥着很强烈的政策意义,奥巴马政府的很多外交政策都是依据巧实力理论作出的,巧实力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我们要讨论的重点就是软实力。其实我感觉软实力应该翻译成软权力更合适,它属于一种关系的范畴,不是一个属性的范畴。要探讨软权力,首先得看到什么是权力,就是关系范畴,关于权力,约瑟夫·奈说到权力像天气,每个人都依赖它,也谈论它,但是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它,他又进一步比喻说权力又像是爱情,你很容易去感受,但是很难以去定义、测量它,他给出大多数人接受的对于软实力的定义。其实里面就包含约瑟夫·奈的一个三维棋局的比喻,我们理解这个比喻可能对软实力的理论体系也就好理解了,我记得前一天济南市的软实力研究基地在济南大学揭牌的时候,我去参加了,有一个老师碰到我之后就问我,什么是软实力啊,我说你要是问我的话,你就问对人了,我可以告诉你是这样的。就是只要了解约瑟夫·奈的三维棋局,约瑟夫·奈主要是研究国际政治的,第一就是他把国际政治的权力分布分成一个三维的体系,第一层就是军事力量权力的分布,在军事的纬度上他觉得美国是帝国,你说美帝国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在中间这一层,经济的纬度,美国就不能一意孤行,很多问题上它得征询欧盟的同意、日本的同意,中国的意见。在底层一系列的跨过问题,比如说恐怖主义,国际犯罪,全球环境恶化,传染性疾病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上,用军事的力量和经济的力量都不好办,这是他的一个比喻。专家们当然很清楚,我不知道后面的同学能不能理解,作为老师三句话不离本行,我希望同学们要理解,硬实力和软实力有什么区别呢,硬实力就是我讲课我希望你听,我的权力就是我要我的学生听我讲课,我可以这么几种选择,第一如果你不听,我拿着教鞭去揍你,这是军事的力量。如果你不听,我说你听吧,我可以给你一块糖吃,这可以类别成经济的力量。这些都属于有形的,武力的,威胁的力量。还有就是我可以靠我的吸引力,我上课的方式,我在上课的时候传递出的知识来吸引你来听,而不是强迫你来听,这一点就是软权力,或者说软实力,这是一个人际政治到国际政治的类别。你理解了约瑟夫·奈的三维棋局,就理解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分布格局。接下来又表述了软权力的三个要素,文化、外交政策、政治价值观。
第二个内容,和谐世界理念概述,是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在2005年提出的,为什么要提出和谐世界这个口号呢,是因为有一个背景,这个背景是中国的经济发展越快、中国的活力越强,在欧洲、在美国就会越有一种声音叫做中国威胁论,只要中国强大,就会对现有的国际秩序进行颠覆和推翻,一定会进行战争。他们进行了一个类比,现在的中国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德国,搞不好就要对现有的国际秩序实行挑战,甚至带来战争,其实这种说法非常的不利,只要这种说法盛行,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双边关系就一定不会是顺畅和友好的。作为中国来讲,如何地回应就有了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无论是胡锦涛还是温家宝在很多场合都有提到。我解析和谐世界理念可以解析成两个,一个是天下观,一个是和谐观。关于和谐观,最重要的就是要区分和谐不等于统一,和谐包含着对多样性的尊重,这是和谐观的一个内涵,是多样性基础上的一个和谐。再一个就是天下观,天下观这是大不同,和西方的政治思想完全不同,中国的政治问题是从天下开始的,是从世界问题开始的,所以中国的战国时期很短,只经历了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就是一个大一统的历史。而欧洲的历史,欧洲战国的历史非常的长,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结束,直到发展到今天的欧盟,中国春秋战国治国就是一种大一统了,因为有一种思想就是天下一统的思想,思考的问题就是天下的,然后是国的,然后是家的,它的理论视野不一样。这是我解析出的和谐世界里的两个观念。和谐世界理念和约瑟夫·奈的软实力进行比较,我分了四个纬度:第一个纬度就是国际政治主题,国际政治主题就是战争与和平,或者冲突与合作,约瑟夫·奈现在著名的,因为他是软实力理论很了不起,巧实力理论唱的也很响。他认为国际政治是一种无政府状态,但是既使是无政府状态也可以实现合作,并不必然导致冲突。不可避免的他就把这种学术背景也带到软实力理论当中,认为国家和国家之间尽管处在一个大的背景,是无政府状态之下,但是合作是可以的。和谐世界理念在冲突与合作问题上也是持积极态度,认为合作是可以实现的,我觉得关于国际政治主题这个纬度上,国际政治理念和软实力是有很大的共同点的。第二个就是文明观和文化观,就是尊重多样性,在此基础上的一种公正、开放和尊重的交流、学习和互动。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其实还是强调,他觉得美国的文化可以接受任何文化的挑战,就是所有国家的留学生,你的访问学者来吧,你学吧,你比较就行,你可以和我们的美国文化进行互动、交流、学习都可以,所以某种程度上讲,文化观和文明观,和谐世界理念和软实力理论是有一致性的,都提倡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合作,和谐世界理念基于对他者文明的尊重,而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实际上基于对美国文化的自信,说的好听是自信,说的更符合事实一些就是傲慢。约瑟夫·奈本人很反感现实主义的理论。在第二个纬度上和谐世界理念和软实力理论有相同之处,都提倡交流、对话和接触,但是和谐世界理念体现着对他者文明的尊重,而软权力理论体现着对美国文化的傲慢。第三个纬度就是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一致性,在这点上,和谐世界理念当中的天下观主张天下,就是世界、国家和家这些政治系统从本质上是一样的,这些政治系统的内部都要求和谐,要求政治的正当性与合法性,这一点关于政治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在家国天下当中都具有可传递性,这是必需的。也就是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要有一致性的追求。约瑟夫·奈的软权力对此也有评论,他说美国的人权、民主、战略价值观非常好听,也很好,但是还不能光说的好,要做的好。与此同时美国在对外政策上如果体现出对民主和人权的践踏的话,那么也会损害美国的软权力,据此可以推断出软权力理论实际上也是提倡国内政治各国际政治的一致性。在前三个纬度上,和谐世界理念和软权力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他们两者的最大的不同应该是在第四个纬度,就是理论视野。刚才我们说和谐世界理念它的理论框架、分析框架,当然有一个天下观,以天下观天下,不仅仅是对世界进行思考,而且是从世界的角度进行思考,它是一种世界观,具有宏观视野,可是我们反观一下约瑟夫·奈的软权力理论就知道,软权力理论是国际政治理论吗,我在讲国际政治理论的时候会讲到软权力理论,但是从本质上讲,它不属于国际政治理论的范畴,最多充其量就是国家政治理论的附属。因为它的出发点,约瑟夫·奈的所有的理论逻辑起点都是为美国外交政策服务的。在国际政治理论领域不存在中国学派,我们今天自视为大国,我们的GDP世界第二,我们已经在世界舞台上了,可是我们却话语权很缺失,我们站在世界舞台上,对世界无话可说,保持沉默,是不适合的。所以有一种野心那就是试图探索构建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我希望能从和谐世界理念出发,去探索这个道理,探索构建中国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现在还有很多的困惑,我希望各位专家和同学们多给我指导指正。我的汇报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今天最后一位出场的是我们的国际软实力学术研讨会的设计者朱孔来教授,朱孔来教授是济南大学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济南市软实力基地主任,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现场统计会统计综合评价会副会长,中国系统工程农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山东应用统计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科技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他演讲的题目是“对区域软实力理论框架体系的思考”。
朱孔来:前一阶段我们想对区域软实力的理论框架体系做了一番思考,借此机会,我介绍一下,请各位专家给我们指导一下。我们成立软实力中心之后,学校领导比较重视,尤其是济南市的领导比较重视,我们想下一步来点真的,对济南市各个县市区的软实力进行实际调查测度,昨天济南市的市委常委宣传挂牌的时候,说给我们50万,我们真得干点事,下一步我们对济南市各个县区进行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对全省17个市软实力进行一次调查,然后对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进行调查,最后对全国31个省市区软实力状况进行调查,希望每年出一本白皮书。为了搞软实力指标体系,我们想对区域软实力的有关理论问题做了一点梳理。我先汇报一下,一个是构建区域软实力框架体系的意义。现在的软实力更多的是从国家的层面上讲的,无论是约瑟夫·奈,还有国内的,今后我觉得从我们国家的情况,我们要推进软实力,一个省、一个市,甚至一个县都比国外一个国家大,我们搞区域软实力可能有更大的空间,所以我觉得构建区域软实力理论框架体系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从我们国家情况看,最先提出区域软实力的概念,准不准不敢说,是2005年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他们给丽水市合作搞了一个项目,与那个市委书记出的一本书中提出的,提出了软实力有关的理论问题。区域软实力这几年研究,从目前看它的理论体系还没有成型,存在的概念混杂,系统结构不清晰等一系列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们构建一个区域软实力的理论框架体系,搞好设计,下一步对我们开展区域软实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意义上我不想多说。实践意义上看,因为目前各个地区,有关的城市都把软实力提得高高的,都希望与其他地区比较软实力的高低,找到自己的优势劣势差距,所以我们考虑区域软实力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分析区域软实力,我们谈这么个观点,有两个理论基础,一个是国家的竞争力,一个是区域竞争力。国家软实力是区域软实力的一个理论基础,区域软实力实际上是国家有关软实力的东西对区域进行投射才得到的区域软实力,这是我们设想的一个框图。国家软实力和区域软实力,硬实力、软实力之间的关系,大概是这么一个关系。另一个理论基础是区域竞争力,也就是说,区域软实力是怎么产生的,严格意义上讲,我觉得是区域竞争中诞生的软实力,我们说区域相互竞争之间,软实力一直是在区域竞争中伴随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区域竞争力有好多理论,资源配置理论、经济实力论、综合论等等,无论哪一个理论中都含有软实力的因素,软实力伴随着重要的角色。区域软实力的理论框架体系大概包括概念内涵,表现形式,来源及其功能等。我们想对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做一些思考,谈谈自己的看法,关于区域软实力的概念及内涵,目前有一些概念,但目前也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我们总结的对于区域软实力的概念存在这么几个观点:第一种观点要突出强调区域软实力构成要素及其作用,怎么来定义,有些代表性的观点要突出构成要素,再一个就是要突出强调约瑟夫·奈软实力概念。事实上有些软实力资源,并不是靠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解决的。对于构成要素及其作用,从这个角度来描绘的概念也存在这么个问题,我们认为容易对构成要素抽象不足,认识不全。软实力有哪几种力量来描述它,比如区域文化感召力、创新力、凝聚力、影响力、吸引力,这是目前的几种观点。我们认为在描述区域软实力概念时应该重点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要考虑在区域竞争中的作用,软实力是区域竞争发展所诞生的,所以区域软实力必须紧扣区域竞争。第二要考虑区域的开放性,我的观点不仅仅是立足于本区域,还要对外部环境因素都要考虑认识,要能够动员区域内外的所有资源服务本区域的资源。第三要突出强调与国家软实力的区别。把国家软实力照葫芦画瓢,来描述区域软实力也是不科学的。目前起码区域之间不存在军事上的竞争,也不存在什么外交,政治稳定性基本相同,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制度安排也不会太多的差异,因此区域软实力不应该考虑国家软实力存在的军事、外交、政治、价值观、制度安排的因素。再一个不能用描述性的语言,应该要高度概括,所以根据这五个方面的认识,我们对区域软实力的概念,就是做了一个定义,请各位专家琢磨琢磨,区域软实力在指区域竞争中能够优化配置和整合利用各种区内外的资源推进该区域实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各种非物质要素所形成的力量的综合。这是我们给提出的概念,这个概念虽然不长,但是它还包含比较丰富的内涵。第一区域软实力寓于区域竞争力之中,它与竞争力什么关系呢,是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第二个内涵,区域软实力来源于非物质要素,那不是硬的。非物质多数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个人观点,比如说地理位置不是什么位置资源,但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对外产生很大的吸引力,比如烟台和济南,烟台地处沿海,其对利用外资的吸引力就比济南要强得多,抛开基础设施这个因素,这就是区域环境的因素。这个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第三个是区域软实力是综合性的能力,不是单一的力量,而是多种力量表现形式相互交错在一起,形成的综合性的能力。第四个区域软实力是积极向上的力量,不是对社会造成毒害,它是积极向上的,它的作用是提升区域竞争力,最终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软实力可以调动区域外的硬实力,软实力并非仅仅依靠自己的非物质力量服务区域经济增长发展,而是更多地依靠自身的魅力来调动区域外的硬实力,能够有效配置硬实力的资源,发挥出硬实力所远远不能发挥的作用。关于软实力的表现形式,目前学术界多数认为,主要力量形式是文化感召力与区域外的吸引力,还有商务吸引力、社会凝聚力、政府公信力、对外影响力、区域创新力等等。我觉得区域软实力表现形式还要广,今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还有新的力量形式。在这种力量形态中,我个人感觉,文化感召力是基础,是核心。好多人说软实力就是文化软实力,我觉得软实力是个大概念,文化软实力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文化这块是在整个软实力中起到一个基础和核心的作用,不但能够有效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品位而且对其他力量能够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政府的公信力,我觉得可以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运作,不但给其他力量的形成起引导和导向性的作用,而且对区域内的硬性资源起调节作用,整个起到一个润滑剂的作用;对外影响力,尤其是商务吸引力,我觉得这真是区域软实力发挥作用最多的地方,能够调动和利用区域内外的个硬实力资源,比如我们利用外资,那靠对外形象,靠我们的吸引力。区域创新力在区域经济社会中起到“加油机”的作用,不但可以为其他力量更好地发挥提供动力,而且可以促进各种软力量的配合以及硬实力资源与软实力资源的配合。这是我们对区域软实力各种力量的表现形式以及相互关系的认识。关于它与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相互作用,我不想多说了,但是我们的一个观点,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构成了综合实力,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时候,硬实力是起重要作用的,它是支撑,它可以带动软实力的发展。当区域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软实力可能起的作用就越来越大,甚至可以制约和严重影响硬实力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时候,软实力的提升并不一定要靠硬实力来提升。
区域综合实力中,综合实力与硬实力、软实力之间的关系不是加和的关系,而是乘积的关系,软实力发挥的作用要比硬实力发挥的作用,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时候要大得多。关于经济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系统结构,现在学术界主要两种理解,要么从软实力的来源来分析构成要素,文化、人口素质、对外形象等等;要么是从软实力的具体力量形式分析,如文化感召力、创新力、社会凝聚力,我认为这两种表示方法均不太完善。软实力的资源是形成软实力的基础,也可以称之为软实力的投入,而软实力的具体力量,或者表现形式是软实力资源投稿的结果,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有软实力的投入,才能形成软实力的产出。比如我们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就有强大的文化感召力;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有比较牢固的社会凝聚力;有人们创新的良好的氛围,就有巨大的创新力。一个是资源投入,一个是产出。但是我们原来分析构成要素的时候,要么分析它的投入,要么分析产出,我们认为建立构成要素的时候,既要分析投入,也要分析产出。环境要素对软实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原来我们分析构成要素的时候,都没有考虑外部环境对软实力的形成,这也是不全面的。区域软实力的大小是区域内外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软实力资源与区域之间的耦合作用,产生了区域软实力,至于产生多大的软实力,取决于系统内部的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这些方面也应该是软实力的构成要素。所以我就画了这么个图,一个是区域环境中,也是它的构成要素,软实力资源是它的投入,通过区域体制机制创新产生具体的软实力,这是软实力的一些表现形式,这是总的系统结构。所以我觉得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大概分为四类:一个是环境要素类;一个是投入要素类,投入要素就是指的软实力的资源要素;再就是过程要素,过程要素指的体制机制创新;再一个是产出要素,就是各种具体力量。从环境因素看,地理位置也是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如沿海就比内陆要有更强的软实力,国家战略和空间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定位,我觉得这也是对软实力的形成非常重要。邓小平在深圳画了个圈,所有的资源要素都往那飞去了。比如现在我们有个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这是国家对这块的定位,比如山东的滨州和东营原来是比较落后的,有国家目前的政策,无论它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会大大提升。区域形象、区域对外联谊协作,区域体制机制创新,再就是各种力量形式,这些都是软实力的构成要素。
关于区域软实力的衡量指标和测度方法,我是这么想的,现在我们好多人建立一些指标体系,但是就是刚才我所说的,要么就是从要素,要么从资源角度分析,要么从力量角度来分析,对区域环境没有涉及到,对他们资源要素和区域环境的耦合作用没有考虑到,所以我觉得存在着这么几个问题。多数是按自己的主观认识描述性设计,随意性比较强,再一个指标不突出,上下之间是一对一的单线联系,比如建立一个指标体系,尤其是资源层,比如人文环境,产生文化软实力,人文环境不但是产生文化感召力,对社会稳定、对区域创新、对政府的公信力都产生影响,原来的指标体系都是一对一的关系,我认为应该是相互交叉的关系。所以我们就设计了这么一个框架。我认为整个指标体系的一个框架应该分为这么几个层,一个是表现层,就是区域的软实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要衡量软实力,仅仅是衡量软实力的资源要素是不够的,我们主要衡量它的力量,所以区域软实力是个总目标的话,下面首先要分析区域软实力的表现形式。表现层我认为目前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文化感召力、人力资源力、商务吸引力、社会凝聚力、区域创新力,当然还可以再分。区域文化,这是资源层,人文环境产生的文化感召力,对政府公信力、社会凝聚力、区域创新力等等都产生影响。这是我们对指标体系的框架的认识,如果我们再选择指标的话,就要针对软实力的资源层,选择某一个方面的关键性指标,建立一个指标体系。然后进行定量性的判断,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实现对软实力的测度。刚才很多人说到了如何提高我们国家的区域软实力,我觉得要研究它的提升路径,必须紧扣要素和结构,一方面要研究如何增加软实力的资源投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软实力。再一个需要深化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区域环境的因素提升软实力。我们有了资源还不行,如何研究动力机制,也是个重要方面。再一个方面研究不同软实力资源与软实力具体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与机理,同时要加强对软实力功能作用的研究。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深化提炼出提升软实力的一些具体路径。这是我们对区域软实力框架体系的初步的思考。请各位专家学者多多批评指正。下一步我们想在这个基础上选择具体的指标并进行定量化测度。定量化测度,我觉得软实力不是不能量化的,而是能量化的,并且有些指标我们实在得不到,可以找一些代表性的。最重要的调查形式我认为网络调查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依赖于电话调查。另外有一些指标可以通过专家访谈得到。再一个实在得不到,区域之间的软实力比较,可以就一个方面进行两个区域之间的两两比较,然后通过建立一个结构矩阵得出一个结论。我觉得区域之间软实力是可以衡量比较的,并且得出彼此之间的优势、劣势。但是同一个区域的软实力纵向之间要实现可比还非常的困难,比如好多力量都是主观感受,我现在日子比较好,我感觉比原来提高了,今后日子过的更好了,但更好了要求更高了,欲望和需求也更高了,调查出的结果,他感觉还不好。所以我认为区域软实力纵向比较难以实现可比。今天测出一个结果,明年说不定大家感受不如原来好了,那可能会降低。我认为是这么个看法。请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导意见。
另外,我刚才送张国祚主任,他在路上给我说了两个事,我给大家汇报汇报:第一,能否推动成立一个学会,就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会,大家都来做这份工作。这个事成功了,我们在座的都是元老。再一个就是要搞一个刊物,并且他做的工作差不多了,搞一个文化与国力的刊物。我受他的启发,我前阶段运作了一个刊物,从国内刊物弄不下来,就上国外去弄,我想跟加拿大合作,已经初步谈了,也初步达成意向,即合作搞一个英文版的《软实力研究》杂志,他们那边的杂志也有个好处,文章可长可短,可多可少,可厚可薄,只要保证质量就行。但是他对我的一个条件就是,每期根据文章数量要收我们一部分钱。这个事要办成的话,大家相互支持。我就汇报这些。
主持人:通过一天的交流,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样的感悟,我感觉现在关于软实力的研究已经从内涵研究逐步地转向了应用研究,从精神制度层面的研究逐步向结构要素的研究发展,从结构要素的分析研究逐步转向了结构要素的量化研究,从宏观的软实力研究逐步向区域实用研究发展。刚才朱教授抓住了个点,一个是目前量化研究的点,另外就是区域软实力研究的点,由于时间关系,朱教授还没有详细地跟大家分享,有时间各位专家和同学们对这个感兴趣,可以在私下和朱教授进行沟通。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经历了8个小时的大会交流了,我非常敬佩大家这样的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另外也特别感谢大家热情的支持,正是在你们的热情支持下,我们今天的大会才得到了这样的一个圆满的成功。感谢大家!
文章录入:kyc 责任编辑:kyc
|